第二百九十九章洞房花烛夜

第(1/2)页

接下来,闹洞房虽然没有先前那样热烈了,却提高了一个档次:用嘴闹。或说个荤段子,或依了刚才的对联,再编一副,也都是性、教育的内容,引得人们笑声不绝。

        闹洞房一直进行了一下午。

        吃过晚饭,众神们都陆续回了天庭。

        飞毛腿被留了下来。因为明、后天还要到奶奶、姥姥家待客,还得向小铜锣要食物。

        李洪、东生、李黑儿执意留了下来。说过去在一起待的很好,三个人也都因为遇见了亓晓婷而成神。恩人大婚,说什么也要把婚庆举行完了,再回天庭。

        边仙姑念他们忠厚、重情义、特批了他们的假期。

        娇娜和金莲也留了下来,因为晚上娇娜还有节目,金莲留下来给她作伴儿。敖广嘱咐她们完成节目后就回东海,自己先回去了。

        当“大厅”里再没人吃饭以后,马琼莹拿出几捆食品袋,对在场的人们说:“你们都给帮帮忙,把桌上的水果、点心、还有能带的剩菜,装了食品袋里带回去。谁想要什么就尽量带,我们一家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说是剩的,其实后来的盘子都没动。尤其是水果点心,都还原装原样。人们都吃出了这里的饭菜果蔬比街上的好,没一个不要的。大包小包,直到拿不动了为止。

        亓晓婷则把昨天晚上要顶棚上物品的人叫齐,然后把顶棚降到人们够着的高度,让人们自己摘自己认定的物件。

        分完东西以后,又是一番闹洞房,不过还是重复下午的节目,并没有新的内容,这里略过不再提。

        新婚第一夜,新媳妇是不能自己铺床的,这个得有指定的人来完成。

        铺床的是本小区里的两个邻居,亓晓婷都认识。一个叫红嫂,一个叫兰婶。

        红嫂和兰婶配合的十分默契。在铺被窝的时候,兰婶唱道:“铺铺盖盖,麒麟送子今夜来。”红嫂则唱道:“铺的厚,盖的厚,有个孩子叫伯母。”

        在铺褥单的时候,兰婶唱道:“这边抻,那边拽,明年领个大胖小子来。”红嫂则唱道:“铺的宽,铺的长,有个孩子叫大娘。”

        她们唱一句,人们就跟着唱一句,嘻嘻哈哈的,热闹非凡。

        铺完被褥以后,还要撒喜床。红嫂拿着一个盘子,盘子底下铺着红纸,上面放着红枣、花生、栗子、桂圆、块糖。

        这个也有讲究: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寓意着早(红枣)生(花生)贵(桂圆)子(栗子)。块糖寓意着甜甜蜜蜜。

        撒喜床也必须是边撒边唱。由于盘子被红嫂端着,她就成了撒喜床的主角。

        红嫂抓着盘子里的各样东西,先往床的四角撒,边撒边唱:“撒的细,撒的匀,有个孩子是小神童。”“撒的低,撒的高,有个孩子上大学(发xiao音)”

        撒完了床上,为了烘托气氛,红嫂又往一个闹洞、房的小伙子身上撒了一把,唱道:“这个小伙儿长得帅,”下面的歌词本应该是“有了孩子叫伯伯。”红嫂嫌他闹的太凶狠,现编歌词唱道:“有了孩子比你不赖。读诗书,写文章,决不进洞房蹾新娘。”

        人们闻听,“轰”一下子,都大笑起来。

        总之,铺喜床和撒喜床所唱的歌词,都离不开生孩子。并且还要唱出孩子对所指对象的称呼。歌词可以沿用以往的,也可以现编现唱,怎样能把气氛搞活了怎样来。

        铺完床以后,闹洞、房也告一段落。红嫂对大家说:“行了,新郎新娘要歇息了,大家也都回去睡觉去吧。”

        于是,知趣的人们便开始往回走。有那调皮的,没尽兴的,走一段路还要悄悄地再回来,潜入屋里或者窗台底下,等着“听房”。

        最后一道程序是拉便盆。这个也有讲究:必须是未出阁的小姑娘拉。最好是新娘子小姑儿辈儿上的,如果新郎没有妹妹,也可让邻居或者亲戚家的小姑儿辈分上的女孩子代替。

        如果实在找不到小姑儿辈儿上的,未出阁的侄女也可以。

        所谓拉盆,就是把预先买好的便盆放到南墙根底下,拿盆时,盆不能离开地面,拉盆的人必须哈着腰倒着走,一边走还得一边说:“姑姑拉盆,来个小侄儿!”一直拉到洞、房为止。

        如果是新娘子侄女辈儿上的,就改成:“姐姐拉盆,来个小弟弟!”

        龙一没有妹妹,侄女娇娜很荣幸地当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