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塔上的少女

第(1/2)页



        又一想: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肚里不藏着鬼,去他妈的,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也该我乌掌柜粗几天腰了。



        这乌掌柜在八百两银子面前系起了肠子。一不做,二不休,把银子全取出收藏起来,把二十只空坛都装上了香油。然后沿墙摆好。



        再说油故掌柜奔到家后,老太太看了最后一眼就归天了,一家人忙完了丧事。油故掌柜过了“五七”三十五天,就匆匆赶回到棘津州的东牛骨村。



        乌掌柜见干亲家回来了,装着无事似的和油故掌柜一起把油坛搬回故家作坊。



        当油故掌柜打开封口一看,个个坛子都满满地装上了香油,不见了银子。顿时傻了眼,气得要过去和乌老板理论。



        但一想临走时明明说是二十坛香油,现在这二十坛香油摆在面前,你要说坛里装有银子,到哪里去说理儿呢?  



        油故掌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一口气阻在心口窝里,一病不起。



        恩人病了(此时位置大转换:富裕起来的五个牛骨村的村民,都把油故掌柜看成了帮自己发家致富的大恩人。),五个牛骨村的人们纷纷拿着鸡蛋、挂面、点心、水果来看望。有那好追根问底儿的,就连劝带问道:



        “天下没有不老的父母,我看你也不是钻牛角尖儿,一点儿也想不开的人。来时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就病了?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解不开的思想疙瘩。说出来,大家给你解破解破。”



        油故掌柜见人们说的诚恳,就悄悄地把自己的遭遇对来人说了。并嘱咐道:“没凭没证的,这事不好说。我吃个哑巴亏也就是了。没有宣传任务,你不要往外说。我说了,你听了,到此为止。”



        因为气愤,这人还是对自己的妻子说了。妻子又对自己的好朋友说了。结果,一传两,两传仨,很快,五个牛骨村的人们,都知道了油故掌柜为何生气而病了。



        虽然没有凭证,但从乌赖子最近的日常消费上,人们也看得出来,平时扣扣索索的乌赖子忽然大方起来,家里置办了几件像样的家具,大人孩子的衣服也焕然一新。有人问他何处发财了,他说,最近买卖景气。但人们都知道,他的杂货铺清冷的很。



        这件事对油故掌柜的打击太大了,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还有相处了多年的朋友关系,和他喜欢的干女儿。加之新近丧母,油故掌柜最终没能走出悲哀,一名呜呼了。



        五个牛骨村的人们都受过油故掌柜的恩惠,又知道他的死因,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集资给他买了上好的棺材,各村都派了代表,护送灵柩回老家。



        乌赖子平白落了四十个大元宝,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处处都能受到人们的白眼儿。有的过去有来往说得上来的人们,也疏远了他。见了面,不是扭扭脸儿,就是高昂着头,全然无视。



        杂货店更是冷冷清清,无人光顾。乌子来自觉没趣,只好搬离了东牛骨村,到别的地方谋生路去了。



        人们为了纪念故耿直对村里做的贡献,也为了纪念全村磨香油的盛况,便把村名改叫成了油故村。



        由于五个牛骨村都开有香油坊,在当地很有名气。又因为“牛骨”与“油故”读音差不多,县衙书吏在统计村名时,把“牛骨”一律写成了“油故”。于是,五个牛骨村变成了五个油故村,一直沿用至今。此是后话。



        书归正传:



        牛骨桥修好以后,在人们的一片赞扬声中,亓晓婷买了一条小船,与李洪、东生、李星儿,顺清凉江北下。因为飞毛腿传来纸鹤,说二蛇妖又跑出一百多里路,进了塔儿头村南的塔里去了。



        塔儿头村在唐林乡正东、清凉江东支流西岸,砖木结构的六角塔就建在塔儿头村东南上,紧靠清凉江。



        据说,因此处经常闹洪水,便在这里建了一座镇江塔,塔儿头村也因此而得名。



        镇江塔高三十米,造型优美,远远望去,就像插入云端一样。



        据说,自从此塔建成以后,还真起了镇江作用,洪水较前少了很多。还有的说,此塔建成不久,就被神仙占了,晚上经常有火光闪烁。有时甚至还能听到人语。人们敬畏,谁也不敢踏入。



        亓晓婷一行来到以后,看塔人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进。说:“塔上住着神仙,冲撞了,神仙一发怒,不给镇塔了,这一带的人们又要饱受洪水之灾。”



        亓晓婷解释道:“我们是在追杀两个蛇妖。据说躲进塔里去了。我们并不难为神仙。如果真有神仙,也会谅解我们的。”



        看塔人:“这塔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