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八龙瓮口紫龙流常的传说一

第(1/2)页

龙一继续说道:“几万年以后,我突然有了灵感。一缕幽魂钻出雕龙坛,出了八龙冢,在陆地上到处飘游起来。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东海岸已经被填平东移了一千多里,到处都住上了人类。埋葬我们的地方属棘津州管辖,四周都建立了村庄。

        “在棘津州的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清凉江,清凉江又在棘津州地段分出了东、西支流。”龙一继续讲道:“成殓我们的八个雕龙坛,就埋在清凉江的西支流、大徐村东南角上的沙土岗子上。

        “这土岗子高及河堤,大有三、四十亩。有四个稍低一些和一个稍高一些的土坟分布在土岗子的四周,状如一个爬行的乌龟。人称乌龟地,也是大徐村里的坟地。”

        一旁的亓晓婷听得一愣一愣的:八个雕龙坛、清凉江西支流、大徐村……这不正是自己采访的《八龙、瓮口、紫龙、流常和花园的传说》吗?难道这个龙一,真的是八龙坛中八条龙之一吗?

        啊呵,为采访八龙坛穿越了,却穿越到了八龙坛里的石龙——不,现在应该说是神龙——身边了!怪不得荷莲说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埋葬在八龙冢里的八个雕龙坛,不知道它们被砸碎后又去了哪里,现在情况如何?

        闹了半天,八龙坛已经有石龙修出化身,并钻出八龙冢来到了陆地上!

        看来,八龙坛大有文章可作呀!

        亓晓婷听得心潮澎湃,也顾不得身体的伤痛了,支楞着耳朵认真听起来,唯恐落掉了什么!

        只听龙一又说道:

        “一日,我正在埋葬我们的八龙冢周围转悠,忽然香风阵阵,空中飞来一队天兵天将、数十个宫女,还有一台十六人抬的花轿。

        “一个天将跪在我面前,口口声声让我坐进轿里,说是送我去登基。

        “由于先时有父王让我们坐人间帝王之说,我便信以为真,高兴地坐进轿子里,由他们抬着飞升而去。

        “轿子很颠簸,我在里面很快睡着了。待睁开眼睛时,我已经变成了一名刚出生的婴儿。

        “生我的这家人家姓曹,人称曹财主。就住在大徐村。”龙一继续说道:“曹财主的妻子刘氏连着生了三个儿子,都夭折了。由于悲伤过度,已有十多年未生育了。

        “到了四十九岁上,刘氏忽又有喜。怀胎十月,刘氏夜梦红日坠怀,醒后生一男孩儿。落地时满屋红光辉映,异香扑鼻。不用说,这个婴儿就是我了。

        “曹财主半百得子,自是高兴。又觉得有些异端,就给我起名叫曹根,乳名铁头。还按当地的风俗,在大门口插了一面红布做的小红旗,祈祷我像铁头一样硬硬绑绑地成长,为曹门传宗接代。

        “我知道这就是宿命,要想成就人间帝王,必须按照自然规律,一天天长大。必须到了成年人,最起码过了黄口之年以后,能说会道了,才可谋划发展。便耐心地吸~允着母~乳,让自己一天天长大起来。

        “当我七、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曹财主抱着我在大街上玩儿,与一伙儿老头儿啦起呱儿来,我捡耳朵听说埋葬我们八条龙的八龙冢,被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和他的军师刘伯温给挖开了,八个雕龙坛也被砸碎了。”

        龙一说到这里,声音有些涩涩的,表情也很痛苦。

        “噢?”纵横大神表情也严肃起来:“怎么回事?你从头给我说说。”

        龙一心情沉重地说:“原来此时是明朝永乐初年。燕王朱棣为了展自己的宏图大志,决意离开南京,到北北方另建都成。便与军师刘伯温一起来北方选择地形。

        “出发前,刘伯温对燕王说:‘茫茫北国,地长界宽,要建新都,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这天时地利倒还好把握,致使人心难测。陛下和不以御箭定都?’

        “‘难道御箭能测出人心所向?’燕王不解地问道。

        “‘怎么不能!’,刘伯温说,‘出发前,先射出一支御箭,让御箭先头里选择地形。箭走得快,人走得慢,待人马走到时,如果御箭还在那里,说明那个地方的人情和顺,不拾不抢,可以定都。否则,就不能。’

        “燕王听了十分高兴,忙取弓搭箭,用力一拉,那箭就好像是一只有灵感的翠鸟,飘飘荡荡,向着北方飞去。

        “第一支箭,落在了棘津州城南三十里许的果村。燕王的兵马赶到后,见箭一丝未动的插在地上,这就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