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无数大学生的心里阴影。祝书友们端午节快乐!

第(1/2)页

  不一会儿允熥一行人来到曹徵的实验室。允熥打量了几眼,见到这间屋子虽然名为实验室,但除了两架大型千里眼外,屋内并无什么可以说得上是实验用物的东西,反而桌子上到处都是书本,许多廉价的草纸上面写满了字。‘这必是研究数学所用的。’允熥想着。

  “臣屋内凌乱,让陛下见笑了。”曹徵见陛下打量着这间屋子,脸上一红,忙说了一句。

  “这也没什么。”允熥笑道。

  曹徵忙收拾桌子,将废弃的草纸攒成一团扔到废纸篓里,又将书本摞在一起。这时允熥注意到桌上多了一个三角形的透明物什,问道:“曹卿,这个三棱镜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棱镜?”听到允熥的话,曹徵愣了一下,见到允熥指向桌上的三角形透明物什,下意识说道:“原来这个物什已经有名字了?三棱镜,确实十分贴切。”

  之后他才回答允熥的问题。“陛下,这个东西是臣与伯鲁先生无意中发现其用途的。有一日臣去格致院内一位专门研究玻璃之人的实验室,想问问是否有更加透明的玻璃,就见到他屋里有这三棱镜。臣好奇之下拿起来看,正好一束阳光照射进来,照射到三棱镜上,但在对面的墙上竟然分为红黄蓝等多种颜色。”

  “阳光竟然能够分为多种颜色?”文珞忍不住问道。

  “是,殿下。臣当时也十分惊讶。与那人研究了好一阵,但也未曾研究出什么。不过虽然未曾研究出为何阳光能够分为这么多种颜色,也不知这么多种颜色如何合成为白光,不过借助三棱镜,臣与那人以及伯鲁先生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千里眼。”

  曹徵一面说着,一面拿起放在窗台上的一架中型千里眼,走到允熥身前解释道:“这座千里眼就是新式的。它的原理为用一个凹面镜将进入镜筒的日光或月光汇聚,反射到镜筒前端的平面镜上,之后再由这个平面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外的目镜里,从而看到星象。”

  “这种千里眼的焦距与镜筒长度比极高,最高可以达到二十倍,即使镜筒较短,也可观测极远的星辰,十分适合出外观测。”

  “这样的千里眼。”允熥把玩起来。他前世对于望远镜一窍不通,不知道这个新式千里眼应当如何归类,不过既然有新发明,而且是有用的新发明,当然要鼓励。当即说要给予那个研究玻璃的人五十贯钱的奖赏。曹徵忙代替那人谢恩。

  这时杨翥已经带着伯鲁涅夫斯基到了这里,思澄堂带着正在学习的文堃,与周伟也都赶来了。允熥将新式千里眼放下,先受了伯鲁涅夫斯基与思澄堂、周伟等人的礼,又和文堃说了几句话,之后转过头来对伯鲁涅夫斯基和曹徵说道:“朕今日来,是听说爱卿与曹卿研究出了新的数学,想要了解一番。”

  “尊敬的皇帝陛下,您对数学与科学的重视,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我所见过的君主,您必定会被铭记在数学与科学史上。”伯鲁涅夫斯基却先拍了一个马屁。

  允熥淡淡的笑了笑。他已经注定被铭记在许多‘史’上了,对于伯鲁涅夫斯基的话也没什么激动之情,只是又道:“朕听闻,这个新的数学是因有些问题根据现在的数学根本无法解答,为了继续研究天文,不得不钻研得出的?”

  “陛下,您说的不错。”伯鲁涅夫斯基回答起允熥的问题:“为了研究日月星辰为何会这样运动,以及它们为什么能够一直维持这样的运动,臣与曹徵需要研究许多问题。其中最要紧的,是这三个问题:如何算出某个星辰在某一时点的速度,如何算出曲线的切线,以及如何准确算出曲线的长度和曲线围成的面积。我们一开始想要从原本的数学中找出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慢慢的,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无法用现在的数学解答。”

  “切线是什么?”这时敏儿问道。她发现自己竟然不大听得懂伯鲁涅夫斯基在说什么,于是捡了一个完全听不懂的词汇问了出来。

  “大姐,切线指的是一条刚好触碰到曲线上某一点的直线。”文珞出言解释起来。她听自己的老师周伟提起过这个概念。但她解释了一句,敏儿却仍然不明白,而且不仅敏儿,其他人也都没听懂,文珞只能随手拿起一张草纸,又拿起一根铅笔,在上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