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入闽

第(2/2)页

还是邹巡抚的座上宾,在福州府颇有威望,现在也进了府督政院。”

        朱栩正喝着茶,听着直愣神。

        什么时候都不缺聪明人,这赵员外也算是有能力,有眼光的人了。

        “福建的具体情况如何?”朱栩转而就问道。

        曹化淳知道,朱栩只是想通过这个赵员外观察一下福建的风土人情,闻言便道:“福建八府,两个上等府,四个中等,两个下等,每年应纳税粮在一百二十万石左右,近年灾情加重,大约上缴在八十万左右。从去年开始,福建巡抚衙门开始大规模种植番薯,第一季已经起获,只是因为民众多抵触,是以效果并不大,加上旱情增加,粮价翻飞,灾情就显得更加严重……”

        朱栩微微点头,道:“这么说来,福建倒是没有糊弄朕,邹维琏在福建的官声如何?”

        曹化淳道:“福建的‘新政’推动的相对顺利,目前大框架已经架起来,只需要慢慢深入,细化即可。邹维琏的官声普遍较好,弯的下腰,经常出入各地走访,为人清廉耿介,在‘肃贪’上格外认真,一个多月大大小小官员被免了一百多。总督喻安性能力也颇为出众,两个月剿灭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山头,现在正领兵在泉州附近剿匪,誓言半年内剿灭福建所有大小匪患。”

        朱栩闻言是长松一口气,他担心的事情没发生。

        他手指敲着桌面,默默思忖。

        这个的大明是不缺人才的,也不缺一心为国的忠义之士。为什么历史上的明朝吏政会败坏到那种程度?一来沉珂太重,繁杂不堪,一般人无从应对;另一个是权力运用失当,真正做事的人束手束脚,动不动就被弹劾罢官,无以为继。是以吏政只会越来越坏,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朱栩集中了权力,将能吏提拔上来,强力的对沉珂开刀,局面自然能快速改善。

        “不过,也只是暂时的……”

        朱栩轻语,新政是从上而下,在下面没有被摧毁,重建的之前,‘景正新政’还是停留在‘改良’的阶段,而不是‘改革’。

        曹化淳听着朱栩的自语,没有说话,静听着吩咐。

        朱栩想了一会儿,道:“既然红毛人还没来,朕也不急着露面,咱们四处走走看看。”

        福建在东南沿海是有代表性的,算是一个中等省份,它若是能勉强应对灾情,其他身份也就差不到哪里去。

        曹化淳应身,道:“是。”

        福建巡抚邹维琏此刻正带着人在野外观察着田亩,所有人都是一脸的愁绪。

        偌大的田野里,处处都是裂痕,吹口气就能扬起一片尘,田地里的庄稼成片成片的歪倒,并不是风吹的,而是因为干旱,生病,蝗虫等原因。

        邹维琏不到六十岁,鬓发须白,脸角瘦削,微弓着腰,看着田地里的情况,皱着眉头道:“今年是不是也大减?”

        他身侧的是跟随着的主簿,闻言点头道:“是大人,下官等也查访了周边府县,情况有好有坏,不过减三成是肯定的。”

        邹维琏抬头遥望,轻声自语道“朝廷是对的,‘新政’必须尽快推动下去,否则百姓们都要没饭吃了。”

        主簿点头,过去几年他们也知道灾情频频,却没有俯视,大局的去看,现在看看,整个福建都非常的不好,连基本的税粮都凑不齐,若是真的如朝廷所说‘灾情未有减弱之兆,需有长期应对之念’,那他们真的需要未雨绸缪了,只是……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邹维琏一面沿着小路走着,一面背着手道:“据本官所知,皇上免了福建两府十三县的税粮,山东两府九县,河南,江西,湖广,陕西等等各有数府几十县,这样下去,朝廷能有的税粮也不会有多少,不止我福建要早做准备,朝廷更需早作安排,这‘新政’还是晚了一些……”

        主簿默默的听着,邹维琏的格局无疑比较大,只是格局大也奈何不了现实的残酷。

        “‘新政’还要加快,还有那个番薯要更多的种……”邹维琏停住脚步,看着不远处一颗快要枯死的老树说道。他在崇祯初是比较反对所谓的‘新政’的,现在却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主簿神色不动,上前低声道:“大人,可刘大人说‘粮食是国之根本,不能轻动’,一直在反对,以他的声望,怕是很多人景从……”

        种植番薯不是一道命令就行的,需要说服百姓改种,没有足够威望的人去游说,成效会很低,同样,威望很高的人去阻拦,效果会很大。

        ——

        月底最后一天,求月票,再不投就过期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