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风

第(2/2)页



        朱栩没理会他,拉过小慈烨的手,再次向前走,道烨儿已经快两岁,可以开蒙了,宫里在给他找老师,你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宋应星道:回皇上,我们接到太后娘娘的懿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实则上,大明皇子,尤其是皇长子,嫡长子的教育,一般都是由翰林院负责,从翰林院里挑选,这也是‘无翰林,不入阁’的由来。现在后宫直接要求皇家政院来遴选,确实有些为难他们。

        还有就是,皇长子这个身份比较复杂敏感,毕竟中宫娘娘还无所出,日后要是有嫡子出,这位皇长子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可要是中宫无所出,那这位就是铁板钉钉的未来皇帝!

        建安伯,你说?朱栩看向张荣穘。

        建安伯,是张荣穘的爵位。

        张荣穘上前,神色恭谨的道:皇上,为大殿下选师,事关重大,臣认为,当由内阁精挑细选,方不至于差错。

        朱栩停下脚步,背着手,右手食指与拇指摩擦着,片刻道:科举名单出来了吗?

        宋应星道:还在加紧阅卷,虽然没有具体名单,但大致臣已经知晓,没有意外,孟兆祥,魏学濂,于成龙三人是一甲,曹鼎蛟,姜永昌,何珪缮等会是二甲,三甲共三十百六十名,预计明天会有完整的名单。

        朱栩听着这些名字,暗自点头,道:出来后,先送到内阁,审议无误后,再做公布。

        是。宋应星道。

        孟兆祥,魏学濂现在在哪里?朱栩忽然又道。

        宋应星想了想,道回皇上,政院近来在向各地富户募捐,得来的钱粮用来修建一些‘公房’,给政院的师生临时居住,孟兆祥,魏学濂都不是京城人,应该在公房内,皇上是否要召见?

        朱栩摆了摆手,道:暂时不用,回去之后,将你们政院研究的一些进展,成果,汇总起来,拿给朕看看,对皇家政院的规划,展方向,侧重点等,也要。

        宋应星连忙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看着前面,树林尽头,有一群人坐在水旁,道:你们去忙吧,朕随便走走。

        宋应星与张荣穘对视一眼,虽然有些不放心,还是道:臣等遵旨。

        朱栩牵着小慈烨,慢慢向前走去,青石小路两边都是树木,尽头是一条河,左侧不远处有一处高地,十几个人男男女女坐在那。

        朱栩等人悄悄走近,站在林子里,不远不近,恰好挡住他们身形。

        其中一个男子,声音颇为激昂,道:我大明承平两百年之久,各种污秽积攒无数,当然要强力清扫,‘新政’是必然之举!

        另一个男子立即接着,道我不反对革新,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革新,难道就不怕重蹈王莽覆辙吗!?

        王莽乃是篡位,失天下人心,与当今岂能一样?

        王莽虽然得位不正,但当时确实天下归心,可依旧是板荡滚滚,万民于水火,逼得光武中兴,与当今何其相似!

        我倒是认为,‘新政’不是必然之举,而是无奈之举,但凡有其他方法,又何须如此激烈,将天下人都给得罪了个遍!

        ‘新政’之期,在浴火重生,重建煌煌大明,‘新政’之厄,在于引火烧身,若是不能完成,必然玉石俱焚!

        这群人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日渐激烈,对‘新政’的态度有的强烈支持,有的保留支持,有的是‘中立’,也有几个冷眼旁观。

        朱栩背着手,静静听着。这些人的话,具有普遍代表性,可以看得出现在的士林对‘新政’的真实态度。

        这个时候,一个女子的声音突然响起,清脆且果断,令朱栩双眸微睁。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