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土木堡战神

第(1/2)页

  盘点视频依然在继续:

  【可能有帝王会好奇,这位叫门天子上了昏庸帝王榜单,却为何会冠上大明战神的名号。】

  【通过接下来的讲解,你们就能明白了。】

  各个朝代的帝王认真观看着。

  只见天穹之上的投影再度变化。

  【朱祁镇被称为大明战神,实在是因为他的事迹太过离谱。】

  【整个大明朝,论治国,论行军打仗,没有一个比他弱的。】

  【论军事才能,朱祁镇甚至连大明军神李景隆都比不过。】

  “连李景隆都比不过?竟然如此差劲。”

  永乐大帝朱棣看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

  他虽然不知道朱祁镇所做了何事,但是李景隆他可是知道的啊。

  不仅知道,还和他交过手。

  “李景隆这种废物他都比不过?这种废物是怎么好意思御驾亲征的?岂不是会白白害了我大明将士!”

  朱棣气乐了。

  李景隆是何人?

  他是大明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

  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本事,而是自负妄为,胆小怕事,领兵之才能难以接受。

  兵法不了解,掌兵却不会用兵,带军却不会打仗,多次打败仗。

  李景隆有多废物,朱棣深有体会。

  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燕王朱棣。

  面对燕王的十多万大军,他用人存疑,决策部署又太过离谱,导致大败。

  打了败仗也就算了,还抛弃物资,抛弃将士,自己连夜逃了。

  朱棣猜测,若是困在城池之中,看李景隆的样子,他能将城池抗在肩上跑。

  李允炆过于信任李景隆,自以为其兵败归咎于将士不足,于是赋予其大军令其再次上前线,谁知李景隆屡战屡败,最终降燕,失守南京。

  当李景隆将城门打开迎燕军入城之后,朱棣目瞪口呆。

  他还以为,李景隆是手下有手安插的棋子。

  朱祁镇连屡战屡败的李景隆都比不过,这让朱棣如何不生气。

  “朱家怎么出了这么一个废物,朕真想给他一刀。”

  【在大明战神朱祁镇之前,大明朝已经连续出了四位明君(排除建文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到明太宗朱棣的“永乐盛世”,再到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可以说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明朝的国力已经到达巅峰,说一句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也不为过。】

  【然而就这如此天顺的开局下,朱祁镇竟然能玩脱,这是多么的离谱!】

  【朱祁镇掌控大权的时候,年龄还不过二十岁,作为一个精力饱满的热血少年,朱祁镇也是非常向往战场,希望像自己的祖辈那样,在沙场上建功立业。】

  【他先是想要收回其父亲明宣宗放弃的交趾,于是发动“明征麓川之役”,朱祁镇前后四次南伐,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虽然取得了一部分胜利,但是因为交趾地形复杂,民风彪悍,无法彻底平息叛乱,最终只能以盟约形式结束】

  【由于长期的南伐,致使大明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就在朱祁镇忙着南伐的时候,北方的瓦剌大军找准机会,南下犯边。】

  【大明大军在大同附近近乎全军覆没,消息传至京城,举世震惊。】

  【按道理来说,能全歼大明军队,说明瓦刺大军是很有本事的,可王振和朱祁镇不以为意】

  【见到瓦刺大军如此嚣张,所以朱祁镇决定效仿先帝,御驾亲征。】

  【可当时大明主力军队一时半会难以集结,并不是攻打瓦刺的最好机会。】

  【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朱祁镇不以为意,心想区区蛮夷,又有何惧,朱祁镇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最终明英宗朱祁镇下诏御驾亲征,命同父异母的弟弟成王朱祁钰留守京城。】

  【就这样,朱祁镇带着东拼西凑的大军,从京城仓促出发,号称大明五十万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