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鸠占鹊巢

第(1/2)页

  其实数十年前,擎天殿不过还是一股二流势力,甚至还只处于末流。当时宗门里唯一的一名太上长老,近乎到了油尽灯枯的状态。

  就在这时,不染尘不动声色地安插了几名修士进去,使得原本破败不堪的宗门恢复了一丝生机。

  期间用了数年时间,在不染尘暗中有意的情况下,辟谷镜和真我镜的弟子持续涌现,那些自然也属不染尘之人。

  直到那位太上长老逝去之后,那擎天殿宗主为了保存中流势力的名号,不得不借用这些外来供奉的力量,找了位通玄镜供奉。

  说来也是巧事,原来那位宗主在一次外出游历时,遭遇到了其他宗门的叛逆修士,最终不敌的情况下陨落了。

  时至今日,擎天殿早已被不染尘把控,所招收到的弟子也皆为苦寒之人。

  宗门领袖虽不敢明面教导他们引气术,但还是引导了他们为人恭谦的处世之道。

  “你方才所说的引气术为何?”越临这时插话问道。

  虚玄听此一问,不由得疑惑起来,但他用神识在越墨身上探查一番后,神情还是恢复了过来。

  “越小友这是在诓我不成?你身旁这位汉子,不正是习了引气术的武者吗?”

  眼看虚玄不似作伪,越临再次张开神识,这次他只把神识用在了虚玄身上,这一细查之下才终于发现了端倪,对方修习的引气入体之法跟自己的有些不同。

  原本在辟谷镜和真我镜时就应该开启的窍穴,虚玄身上居然都没开启,不过仔细一想,越临就有了大概的猜测。

  对方那些没开启的窍穴,无一不是自身的大窍,相对于平常的小窍,大窍要张开的难度无异于更高。

  对方这是放弃了开启大窍的机会,转而专门摸索着中小窍穴的开启,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当真是一种绝妙的修行方式。

  其实早在百年前,时隐剑尊就已经把引气入体之法,传授给了一些孩子,毕竟相比于成人,孩子可塑性无疑更要大一些。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挑选出来的十数名孩子,只有一名女童成功摸索到了练炁的门槛。

  面对这种结果,时隐剑尊受到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按照如此修行下去,天弃之人如何才能迎来出头之日!

  同样的修炼方式,那些孩子为何修行不了,越临至今都没能想明白。

  不过经过刚才的探查之后,越临突然有了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如果按照引气入体之法第一步修炼,首先便要打开三处大窍,打开大窍不光需要大毅力,还需具备大恒心,其中所遭遇到的艰辛不可尽述,试问没经历过困苦的孩童,哪能这么轻易办到这种事情。

  基于此,那些孩童中能有一人成就练炁,已属不易。

  切莫以为将孩童修炼转换成大人就能解决这件事情,须知毅力和恒心只是开启窍穴的要素,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心念通达!

  非心念通达者难以感受到周围灵气,若是不具备此点,光是开启窍穴亦是无用。

  至于为何?

  存留在天地间的灵气,可并非纯粹之物,其中还混杂着其他气息,例如人身净出的浊气,鬼怪产生的怨气,尸身腐败的尸气,就连草木枯竭都能产生衰败之气。

  张开自身窍穴之后,若是不能把这些灵气从浊气中抽出,先天无炁之人根本修炼不出炁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寻常修士却是没有这种情况,生来就有炁海的人,似乎可以直接吸收外界灵气,根本无需将浊气剥离。

  话说回去,那选择避开大窍的修炼方式,确确实实增加了无炁之人修炼的希望。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若是那些大窍不能按部就班的开启,恐怕此生很难再有开启的机会了。

  但相对于不能修炼这件事情而言,这点影响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毕竟世间修士即便没有掌握引气术,不也照样能成就王极,所以两相权衡,改动原本的修炼方式,确实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

  想清楚这些事后,越临露出了欣然一笑。

  “倒是越某孟浪了!不知是隐族哪位大能传授出来的引气术?这点我倒是不知。”

  “自是我隐族老祖,千离殇!”虚玄一脸傲然神情。

  越临似有明悟,虽然隐族之人的名字他都没听过,但千这个字越临倒是记得很清楚。

  每逢那个小女孩思念逝去的双亲时,越临便会教导她清数夜色晨星,当其数到一千时,烦恼自会顿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每逢数不过千,那小女孩便已睡去。

  这千离殇居然能改进引气入体之法的修炼方式,着实令越临有些欣喜。

  至于为何昔年的时隐剑尊想不到这种改动,或许是自己的天资确实不如那人,又或许是脑中那抹固定的认知,限制住了他往外拓宽的思路。

  餐食过半,越墨和言辰二人,此时也认识了虚玄这人,对方洒脱的性子倒是很健谈,完全没有至强者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期间,越墨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他光看面相,误以为自己年长于虚玄,便想与对方同辈论交,孰不知虚玄一句话让他瞬间哑然。

  “老夫当年不足三十踏入的辟谷镜,时至今年七十有八,你这小辈要与我如何论交?”

  虚玄和左右两人谈笑过后,再次把目光放回到了越临身上,依旧还是那个问题,“越小友这下可以为老夫解惑否?阁下是否为我隐族之人?”

  越临微微一笑,直言说道:“可说是,也可说不是,他日终有拨开云雾的时候,你只管耐心等待便可。想我等皆为天弃之人,越某终是只能与你们站在一条路上,不是吗?”

  “有小友这句肺腑之言,老夫便放心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