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糊涂兵徐仁厚

第(1/2)页

刘韵秋没有食言,她真的把韩奎辛当做了亲儿子,甚至比亲儿子还亲。

        婚后第二年,刘韵秋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姐妹韩金娟、韩金凤。第三年冬天,又迎来了儿子韩金乐。原本的三口之家,一下子又多了三张嘴吃饭,韩立章原本的收入立马就显得有些紧俏了。然而,无论多么拮据,刘韵秋都不曾亏待着韩奎辛。若家里的布料只够做一件新衣服,那就一定得穿在韩奎辛身上平日里街上买到了好吃的,必先让韩奎辛挑自己想要的哪天做饭有了荤食,那韩奎辛碗里定然是最多的……刘韵秋的偏心常常令韩立章都看不下去了,他背地里劝说过刘韵秋很多次,可是刘韵秋却说:“奎辛是个苦命的孩子,一出生就没了妈妈,单这一点,金娟姐弟已经比奎辛幸福很多了。要不是奎辛,我恐怕这辈子也没有机会嫁给你,这一定是小草姐冥冥之中的安排,她想让我来照看她的孩子。”

        韩立章清楚,刘韵秋对奎辛如此刻意的偏爱也源自于她对自己这个继母身份的敏感,她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出于母爱的本能,将心中的天平倒向自己的亲生儿女,于是,她干脆将韩奎辛这一端的砝码加得很重很重。韩立章感激刘韵秋的深明大义,只是他与刘韵秋的角色不同,对于他来说,这几个孩子都是他的亲生骨肉,手心手背,并无差别,哪一个受了委屈,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是失职。刘韵秋对韩奎辛特别的关注反而替韩立章分担了一部分内心的愧疚,为了换取平衡,他便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更多的精力留给了金娟、金凤和金乐。就这样,一家六口相处得也算其乐融融。

        韩立章有一位同事叫徐仁厚,比他小八岁,但早他两年进入单位,也有过当兵打仗的经历,只是与他的履历比起来就要逊色很多了。

        徐仁厚二十三岁才参军,准确的说是被参军,参军不到一年就受伤转业了。

        徐仁厚祖上是开武馆的,兼着镖局生意,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帝年间,到其太爷爷时达到鼎盛。后来,鸦片战争强行推开了清王朝的大门,外族侵略使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勾结和夹击下,徐家的产业也难逃衰落的厄运。到了徐仁厚父亲徐光达这一辈,已经基本沦为社会的底层群众,家中男丁为了生计均要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都相当清苦。

        徐仁厚十一岁那年,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徐光达本是习武之人,血气方刚,而家族的没落又与帝国的侵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想到自己这些年为了混口吃食所遭受的白眼和屈辱皆是由这些侵略者造成的,仇恨之情便如涛涛江水,恨不能将他们千刀万剐。于是,当“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全民族抗战!”的呼声响彻全国之时,徐光达仅用了三天时间准备,就带了两件单衣和很少的口粮,便告别妻儿,踏上了抗日之路。期间,徐母陈氏曾收到过丈夫的一封报安的家书,信中说他已经找到了抗日队伍,成了一名在编的正规军,此时在山东枣庄落脚。可是落款时间与徐母的收信时间已经相去一年有余了,自此以后便再无音讯。

        徐母后来曾带着徐仁厚找过那个送信人,可是那人也说不清楚信的具体来源,只道是他在北方做生意的一个朋友半年前托送来的,而他跟那个朋友也失联很久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