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再见青春

第(1/2)页

不止是主教练,澳大利亚球员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种感觉其实也很好理解,想想中国队打越南队时候的那种不爽,大概就懂了。

        于是,场上澳大利亚队员的动作开始大了起来,比赛渐渐地超出了热身赛的范畴。裁判出了几张黄牌,也没有止住这种趋势☆后,还是上半场结束的哨音暂时给场上球员降了降温。

        上半场的比赛情况还是比较清晰的⌒国队以高制高的战术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更多的是依靠董卓的超强制空能力压制对方≮双塔配合的时段中,韩朋曾经创造了两次非常不错的机会,但都由于脚法不精而未能破门。

        这场比赛本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试验战术,下半场开始后,殷铁生用蒋宁换下了双塔之一的韩朋,他需要尝试另外一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战术。

        来自青岛的蒋宁身高仅有177米,这与大家印象中的山东大汉还是有一些出入的←与韩朋的类型完全相反,高空能力不足,但速度和组织能力都强于韩朋。

        在中超联赛中,蒋宁曾经上演过长途奔袭60米破门的好戏,有好事者之后将他称为“中国的梅西”。当然,这种“xx版梅西”已经被用得要吐血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蒋宁的能力和风格。

        下半场,殷铁生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澳大利亚队比一比脚下的活儿。

        出场之后,董卓发现,上半场一直跟他有着亲密接触的斯皮拉诺维奇被换了下去,不过董卓反正一样不认识↑前教练组给大家开会的时候是介绍过对方的球员,可就像外国人分不清中国人一样,中国人也很难分得清老外,除非是那种出镜率比较高的球员。

        虽然董卓不认识他们,可这事儿还真跟董卓有关系∠半场斯皮拉诺维奇跟董卓纠缠了半天,每次接触都是实打实的硬拼身体,经过这45分钟,斯皮拉诺维奇受伤了……

        不是心理上受伤了,是身上真的伤了。

        替换上来的是来自澳大利亚超级联赛俱乐部纽卡斯尔喷气的中场穆夏利克,澳大利亚队也由原来的3-5-2或者说是5-3-2阵型转换成了4-4-2,意图在进攻方面做点文章。

        不过澳大利亚的文章还真不好做了÷半场开始后,中国队像换了一支队伍一般,瞬间转换了进攻风格。

        减少长传冲吊,增加了一些中路渗透,前锋也开始频繁地跑出禁区接应。

        边路进攻依然犀利,但不再选择下底传中,更多的是内切后寻求与中路的配合。

        这样的转换让澳大利亚人措手不及,他们身高马大的队员在场上被中国队玩得团团转。大家惊喜地发现,中国队被骂了多年的“糙哥”技术,竟然在所谓的强队澳大利亚面前变成了中的曼联球员,下半场玩起花活儿来也是有男样的。

        其实,董卓觉得自己技术还不行,只是因为他身处在欧洲顶级的联赛、顶级的俱乐部,他所参照的标准都是哪些人,那都是罗、乔科尔、吉格斯这样的妖人,在他们面前,又有几个人敢称自己技术不错。

        可回到国奥队,董卓已经是队内技术最好那批球员了,就算是与人称“中场艺术家”的陈滔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

        况且董卓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最近在训练中一直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水平提高得相当之快。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没有技术,用他现在那已经略显变态的速度,照样可以把澳大利亚这帮傻大个压得死死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