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发发发!

第(1/2)页

  听到自己父皇那略带调侃的话,朱厚照也不禁脸红了一下。

  他当然记得那时候自己急哄哄的冲进来,直接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出了这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当时他父皇还生气的要他跪下来着。

  朱厚照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父、父皇,当时儿臣不是着急么?”

  “当时增刊大明宝钞,确实会引起儿臣说起的那些不好的事情。”

  “但这次,儿臣听说了一个上好的办法,能让大明宝钞真正代替铜钱的地位!”

  弘治皇帝收起自己的调侃,颇感兴趣的看着他。

  “什么办法?”

  朱厚照道:“要保住我们大明宝钞不贬值,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我们在发行新钞的时候,把旧钞都收回来。”

  “只要控制市场上流通的宝钞在一定的数额,那么就能大概率避免发生宝钞贬值,通货膨胀的现象。”

  把旧钞收回来就行了?

  听到这个办法,弘治皇帝一时都不禁思考了起来。

  就这么简单的操作,就能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

  不过仔细想想。

  确实如朱厚照说的那般。

  发行新钞时,把旧钞都收回来。

  这样就能控制住大明宝钞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

  只要数量控制住了,就能避免贬值的问题。

  而且。

  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好处。

  对假钞的出现,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的!

  印宝钞的技术,自然不简单。

  但再复杂的技术,民间一样有那些不怕死的人能研究出来。

  可就算能研究出来,这些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隔一段时间收回旧钞,发行新钞。

  确实能有效避免假钞的出现。

  想不到这么简单的做法,就能避免这么多问题......

  弘治皇帝脑海飞速运转,越想越觉得豁然开朗。

  他有些高兴的拉着朱厚照的手臂:“我儿说的此法确实不错。”

  “这是你想出来的?”

  朱厚照丝毫不羞愧:“父皇你觉得儿臣能想出这些来?”

  弘治皇帝嘴角抽了抽。

  也是。

  他的儿子,脑袋再聪明,也不是放在正道上的。

  所以这件事不用想,其实弘治皇帝也隐隐知道是谁提议的。

  果然。

  朱厚照与有荣焉一般,得意的说道:“自然是定西侯教儿臣的。”

  弘治皇帝心中了然,放开他的手。

  随后,挥了挥手道:“既然此事是定西侯教你的,那便便给你去做吧。”

  “但宝钞换铜钱一事,不能着急。”

  “不少百姓估计都没见过大明宝钞的样子,因此会对朝廷用宝钞换铜钱一事有所抵触。”

  “须得让各地衙门解释清楚,不可随意胡来。”

  说完,弘治皇帝当即召集了户部一群官员过来,要与朱厚照一同商量此事。

  “对了......”

  弘治皇帝交代完后,又想起元宵后就得给新科进士们授官的事情。

  他问道:“定西侯此人,你觉得朕该给他授什么官好?”

  该授什么官?

  朱厚照疑惑道:“可是金科状元,一般不是进翰林院任编修吗?”

  “父皇不准备让他进翰林院了?”

  进了翰林院不一定前途远大。

  但不进翰林院,那就少了一层镀金的机会。

  弘治皇帝笑道:“翰林院是要进的。”

  “不过以他的功绩,去做编修等工作,岂不是浪费人才了?”

  像什么抬高商税,增加国库收入。

  开海禁,到隔壁去挖金矿银矿。

  又或是去外面挖树回来治瘟疫,还有那些高产作物,先进的武器等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但却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如此博学多闻的人才,弘治皇帝可是要留给自己儿子以后用的。

  所以该有的,还是得有。

  但国朝需要他,所以什么调任地方官,作为封疆大吏的经历,当然是不可能有了。

  至于什么国子监、大理寺之类的地方,也不会考虑。

  弘治皇帝要做的,就是得把他升上来,早早去干实事去。

  朱厚照也微微皱起眉头,在冥思苦想。

  “去哪里呢?”

  “户部?”

  “似乎定西侯这人,对赚钱很有一手。”

  “若是户部得了他,岂不是如虎添翼......”

  正说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