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申请

第(1/2)页

这三天,苏迎每天都带孩子去董老爷子家玩一会儿。

        三小只逐渐熟悉董家,也没那么害怕,太爷爷,太奶奶,芪山哥哥叫得可亲热了。

        虽然董芪山提出过疑问,大丫她们称呼爷爷为太爷爷,为啥又叫自己哥哥,不应该是叔叔吗?只不过爷爷选择忽视他的疑问,说不用在意那么多。村里的辈分有时是差得挺多。

        到了去参加培训报道的当天,苏迎把孩子们送到董家,告别时,大丫和大柱眼中有泪水,强忍着不掉落,也没有往日的活泼。

        十一月份,秋风渐冷渐萧瑟,平坦土地上的绿色,只余刚破土的小麦嫩苗,远处的山头,苍松翠柏依旧,但没有春夏季节绿得那么鲜,略显老气,点缀着几棵叶子逐渐变黄的黄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苏迎和董芪归一起坐车去县城。

        董芪归喊了句“迎姐”,打声招呼,就没多余的话了。

        苏迎平复整理好离愁别绪的心情,才主动挑起话题,“小董学医多久了,是从小就开始学吗?”

        “高中正式开始学的,有四五年了。小时候爷爷、爸爸他们忙,没有时间教我,我就自己随便翻翻他们的书,觉得挺有趣的,后来读高中的时候,爷爷有时间了,我白天去上课,晚上跟爷爷学。”

        “白天上课,晚上回来还要学习,很厉害了!我是高中毕业后,自己翻看了几本杂七杂八相关的医书。”

        ……

        卫校就在县医院旁,是两座有点破败的三层小楼加一个平房。

        卫校之前停办了五六年,这两年又开始重新招生,学校里能看到不少青春洋溢的学生。

        两人拿着公社开的介绍信报道,每人发了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大红色塑料皮封,扉页上印有许多主席语录。

        培训是免费的,而且管吃住。

        女生六人一个寝室,但苏迎她们寝室只有五人,因为这次从各个公社来培训的三十人中,只有五个女生。

        交流后发现,来参加培训的,一般是有医学家传的,或是高中毕业有自学能力的,或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中午报道,收拾寝室后,明天才正式上课,下午还有时间,苏迎去给叶安饶送信,顺便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

        叶安饶家就在卫校后面,县医院的家属楼里。

        叶家只有叶奶奶在家,叶父叶母上班,叶安饶弟弟上学。

        把信交给叶奶奶,并说明两个月后才回去,如果想要给叶安饶带信带东西,有时间准备。

        在叶家喝了杯茶,婉拒叶奶奶,一起吃晚饭的热情挽留,周遭转一圈就回学校了。

        室友们在县城里逛街还没有回来,苏迎就翻开那本《赤脚医生手册》来看。

        内容丰富全面,不仅有常见的发烧、咳嗽,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也有涉及,还包括针灸、推拿、常见西药和中草药,并且图文并茂,还附有中草药的插图,不可谓不详实。

        还有一个特点,它不是按传统的顺序先讲解剖、再讲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疾病以及治疗,而是以问题为中心、为导向。

        这不就是自己上大学时,老师们正想进行教学改革的模式吗,pbl教学法,即问题驱动教学法。

        确实很合理,清晰明了,简单便行。

        郑阳铁道兵第三师。

        段峥回到部队,向王师长报告归队,顺便提了家属随军及想要分配家属房子的事。

        “行,你应该没问题,回去写申请就行。”

        “而且刚好,你之后几年的任务也确定下来了,就在省城郑阳,这里是铁路枢纽,你负责编组站的三期续建工程的勘测设计。不用到处跑,有时间陪一下媳妇和孩子了。”

        “还有个好消息告诉你,涨工资了!”

        “你上次去西部那边,待了一年多,而且功劳不小,这次升到副团级了,十六级工资。过几天正式通知就下来了。”

        王师长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浑身给人一种坚毅的气息,不怕苦,不怕累,还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术,言语间不由露出赞许之情。

        之前唯一让人担心的一点是,性子太孤寡、太闷了点,还担心,他憋出什么问题呢。这次回去探亲感觉整个人放松了些,会表露一些情绪了,像闷葫芦开了个小口,会透气了。

        还主动提出让家属随军,之前没听他提过家属,问他也是一句话就简单的带过去了,还以为是关系很差了。这次看他用带着欣喜的语气提出来,显然是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