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第(2/2)页

人就把床铺好了。再把新的窗帘挂上去,主卧一下变得像能住人的样子啦,呸,是温馨。

        第二步,打开衣柜,整理、存放贵重的棉被和衣服及用品。

        打开衣柜,用手一抹也是擦过的,挺干净,可以直接搬东西入驻,周江沿带人干的活挺细致。将带来的衣服、布料、床单、被套、还有替换的棉被都放到主卧的衣柜里。把给孩子们买的衣服和用品摆到第二个房间的衣柜里。因为知道这边天气干爽,所以只让家里准备了两条新棉被,都是不厚,适合这边天气冷的时候用的。

        第三步,清空全部木箱里的东西。

        清空第一口木箱之后,再逐步清空其余三口箱子。一点一点归置到如今合适的位置上。一边归置一边发现问题,厨房里面需要不同的置物架,落地的、上墙的、摆在台面上的等等,李敏一边说一边把这个问题交给周江沿去解决,周江沿被一个19岁的姑娘指挥的很颠颠儿,不过,他高兴的很呢。

        李敏干起活来,就会忘记吃饭,到了中午的饭点,也不想吃饭,这是上辈子做美容事业的习惯,就当变相保持身材了。

        周江沿只好留她在这里继续先忙着,他去食堂打饭,再带回来吃。

        周江沿带着饭菜回来的时候,李敏已经把四口木箱余下的东西全部清空了。两个人坐来吃饭。李敏说:“木箱子清完了,放到后院刷亮漆吧,还要凉晒一段时间,才能搬进房间呢。“

        周江沿点头,答应着:“一会儿搬过去,放在前院是不好看。刷亮漆的事我记得,放心,只要买回来亮光漆,就开始刷,到时候慢慢来,多刷几层。“

        李敏想了想,接着说:“嗯,好。下午把你们之前用的东西也搬过来吧,那些东西都存放在哪里呢?“

        周江沿看着一个上午的进度挺快的,也同意李敏的安排,就说:“放在一个战友家里的空房间,东西不多,下午让人搬过来。“

        李敏点点头,说:“嗯,东西搬过来了,孩子们的床就可以铺起来,我们把家里收拾,尽快接孩子们回家住,总住学校让老师看着也不是个事儿。“

        周江沿听李敏多次提及孩子们,很欣慰,他说“军人子弟小学,老师都政审的,不会出事,整理整理也就这几天的事了”。

        等下午李敏看到搬来的东西时,才知道自己想多了。东西是不多,也是两条旧棉被、两张旧褥子,几个床单、被套、几件大人的衣服和小孩子的衣服。一个字总结,旧。再来一个字,土。

        常时间不用,这会儿也不能直接使,至少李敏看不过眼去。

        立即拿到卫生间的洗手池里,一件一件的清洗起来。现在没有洗衣机,只能靠手洗。

        周江沿看着李敏一件一件清洗,他转身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拿着一个硕大的盆,硕大。不知道他从哪里借来的。

        周江沿帮着把所有的布料全扔盆里,用水管把盆里灌满水,扔进去两块肥皂,两个人一块清洗,清洗干净,再凉晒起来,一时间,前院和后面都是衣服和床单和被套,连木箱子的边沿上也搭着几件小孩子的衣服。

        李敏着晾晒出来的小孩子的衣服,全部是农村小孩子穿的样式,土布的。不知道周江沿和前面的妻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生生把日子给过得那么穷酸呢!李敏如是想,于是如是的问了周江沿。

        周江沿看着因干活活动而小脸粉红色的李敏,他平静的说:“我俩都是苦娃子,没有生活经验,不知道该怎么过生活。有钱也不会花,小时候苦惯了。“

        “荷!这样的理由,李敏是第一次听说。不是说人学坏不用三天嘛!这解放军都进城十年往上数了,军人也是人啊,怎么还有人没学会生活呢?太纯粹,太简朴,太分裂了;分裂到有的人在事业上精明强干,回到生活里就是个弱智;周江沿简直了!“李敏手上快速拆着两床旧棉被和褥子,一边胡乱的想。

        旧的棉花,狠狠的拍打几遍,李敏看着发黄的棉花,多处有尿渍,真想扔水里洗洗,抬头看看太阳,很温暖,空气里有风,很干爽。那就洗吧,反正这会有大盆,周江沿有力气,能搓得动,洗完,周江沿给拧得完全挤不出水后,拿去暴晒。

        等棉花完全晒干之后,还需要不停的拍打,使棉花恢复弹性之后才能再用。看这个天气,明天就能重新缝补上。

        晚上,两个人趟到了床上,李敏望着房顶上的白轵灯,对周江沿说:“这个房间里缺两个床头柜。“

        周江沿看了看床的两边,说:“好,明天我去后勤仓库找两个。“

        李敏接着说:“今天,好累啊。“

        这话,让本来还有点想法的周江沿立刻打消了念头。他躺下搂过李敏,一块睡去了。

        转过天儿,吃罢午饭,李敏打发周江沿去找床头柜。李敏去收晒干的床单和衣服,顺手再给归置归置。

        不一会儿,有两个小士兵扛着两个床头柜进家来了,周江沿在后面和另一个士兵抬着一个梳妆台也进家来了。

        李敏招呼三个士兵喝糖水,谁知道人家不喝,直接跑了。

        李敏厥着小嘴,看着周江沿。

        周江沿立马端起一碗说:“我喝。这些我都喝。“

        “哼,那三碗都是你的,你慢慢喝。“李敏边干活归置东西边嘀咕。

        “好。“周江沿应承。

        李敏看着主卧里新进来的三件家具,越擦心越亮,喊周江沿进来,双手叉腰:“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和床配套的东西吧?你最初怎么没把他们搬齐全?你说说?“

        周江沿摸摸鼻子:“那些东西看着不中用。“

        “怎么不中用啦,没有梳妆台,我那些瓶瓶罐罐放哪里呢!你说。“李敏仰着头下巴贴在周江沿胸膛上。

        周江沿的举手投降状:“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以后,你说什么,我做什么。“周江沿有一种直觉,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很不一样。

        “哼,那就对了。”李敏傲娇的说。

        下午继续干活。

        周江沿原来的衣服,也都归置了。那些拆出来的旧棉花,让李敏整理后,重新缝出来一床棉被,两床褥子,四个沙发垫,两个小孩使用的包被。

        一床棉被和两床褥子用到次卧,再铺上洗干净的床单,再添一床李敏从家里带来的新棉被。这样,俩男孩子就可以在这个房间里睡上下铺了,不想铺上下铺的话,就收起来一床存放到衣柜去。到时看孩子们自己的意愿。

        四个沙发垫,放到客厅木头沙发上,当坐垫。

        两个小孩使用的包被,给小禾替换着用。

        客厅,被李敏分成了两个功能区。会客区和就餐区。

        进门就是会客区,家里要来了客人,就请到这个区域,不需要走进房子里面去,也保护隐私不是。原来的木头沙发,配放上四个软软的坐垫,哪个客人来了不愿意坐上去呢。想走动的话可以在前院看看,后院一般也不让外人过去,除非是上卫生间。

        靠近落地窗那一半的客厅是家庭就餐区,李敏指挥周江沿把那张餐桌和六把餐椅给挪了过去,摆好,吃饭就有固定位置了。

        周江沿新搬一组储物条柜,高130长180宽50,上下两层,上层是玻璃柜门左右推式的,下层是木制推拉开门的,拉开门发现里面也是两层,挺好。李敏很喜欢,指挥周江沿摆到了客厅中间,靠墙摆放。

        条柜下面那两层,可以放一些孩子们的玩具,方便在客厅玩,收纳也容易。

        条柜上面玻璃柜那一层可以放在茶叶、点心、饼干、糖果、糖块什么的。以后还可以放小禾的奶粉、麦乳精、奶瓶之类的。

        条柜顶上放了一盆绿植,在室内养着,能让人心情愉悦的。植物是周江沿从外面抱过来的,一共两盆,他说是战友送的。另一盆放到他的书房窗台上。

        李敏和周江沿两人的结婚纸、大结婚合照、还有一个组合大相框(里面放了多张照片),钉在储物条柜上方的墙上,位置正好是客厅的中间。

        另一张6寸的结婚合照的相框,放在卧室的床头柜上,在周江沿睡的那一边。

        框框还有很多,以后照了好看的照片,李敏都要给框起来,放在家里的各个地方。

        厨房和卫生间都钉上数个置物架子。不同的置物架,可以放置各种合适随手拿取的物品,不用为了拿个什么东西各屋各处去翻找,井然有序。

        到了傍晚,李敏站在客厅,环视着整个房子,松了一口气,终于像个家的样子啦。她和周江沿两个人连续干了两天,才算整理成现在这个样子。

        明天再干上一整天,应该就齐活儿啦!

        周江沿领着三个年轻的士兵,把厨房里的土灶和洗菜池子给拆了,拆下来的砖扩建了一个新的长方形的操作台、洗菜池、煤气灶操作台,四周全部贴上白色瓷砖,干净、整洁。

        长方形的操作台,太有必要啦,可以放临时物品,可以择菜,和面,包包子,包饺子,擀面条……

        洗菜池,必须要大,下水系统要好,改建之后的新洗菜池妥当啦。

        煤气灶操作台,做成了嵌入式,下方留有装置空间,可以直接连接液化气罐,炒菜之后的油渍,也比较容易清洗。由于没有抽油烟节,特意将煤气灶操作台的位置设在窗口,这样在炒菜的时候打开厨房的窗和门,散油烟的效果就上去了。

        窗口旁边的墙上,钉着几个置物架,放置油、酱油、醋、调味料,可太方便了。

        三个年轻的士兵看着改造完成后的厨房,对自家团长说,团长你家厨房真漂亮,又大,这面积可比家属楼上面大太多了。

        厨房里面的储物柜是木头的,不能长时间存放比较重的粮食,不然,柜子的木板会变型的。

        周江沿让小士兵去后勤处搬了两个到成人大腿那么高的缸,放到了厨房,可以用来储存粮食。

        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停当了。周江沿把这几天从军区后勤处搬的东西作个结算,该钱给钱该给票给票。

        由于家里要开火,周江沿还从军区后勤处各买了20斤米和面,军区这边处地东南,米饭和馒头都吃。

        李敏从江西老家带过来了50斤的米粉,其他的主粮都没带。

        周江沿陪着李敏从军区服务社买了一些家里常用的调味品。

        再算上李敏早早准备下的小黄瓜酱菜、晒干易储存的菜,那老些的罐子,早都摆进了厨房里,静待主人开启美味。

        到此,周家可以开火啦。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