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雅典娜AI联合实验室

第(1/2)页

第301章雅典娜AI联合实验室
相比于多足移动平台,上面的火力输出模块反倒简单得多了。
先搞一个旋转平台,然后焊上两挺削减掉多余结构的重型机枪,剩下的就是往里面塞弹夹和远程火控模块。
这种设计和改造,对康驰和盘古基地的生产效率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两天多就搞定了。
接下来就是安装外部装甲了。
康驰用装甲把它保护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像顶了个钢帽,而且厚实的合金外壳,本身就是最好的电磁屏蔽层,也不怕电磁干扰内部的电子元件。
整个火力模块唯一外露出来的,就是两根枪管。
所以这完全就是个小型移动碉堡。
移动平台同样装上了装甲外壳,六個脚显得更加粗壮了。
这肯定多少会影响它的灵活性和续航。
而且真有这个必要吗?
创造这种物种的目的是什么?
解放人力?
再则,虽然人工智能吹得天花乱坠,但永远不要小瞧了人脑的算力和反应速度,高达一百多亿的神经元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为康驰没有选择人工智能路线,而是选择了远程操控路线,所以这个远程控制程序的难度,相对低很多。
在康驰把两个模块正式合体后,它就变得有点像没有头部,然后圆肚子前移到中间的蜘蛛了。
哪怕不考虑机械革命的问题,也得考虑一下文明的活跃性和发展潜力的问题。
它很有可能不止是直接把军队给养废,而是要把整个人类都养废。
创造具有自我思维能力的数字生命,在康驰看来风险性太高了。
所以问题不大。
只要训练模式和方法得当,也能很大程度上维持士兵的血性。
无人化装备,其实已经有可能会把军队的士兵给养‘废’了,但如果参考电子竞技的行业来看的话,这个‘废’再怎么着,也还是有点谱的。
不过眼下它还只是个躯壳,需要安装操控程序才能真正动起来。
虽然在复杂的计算问题上,人脑被电脑碾压,但在逻辑问题的处理能力、思考能力、反应速度,人脑却能碾压电脑,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华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整出这东西把人都淘汰了,能有什么好处?
拥有自我思维的数字生命,真的心甘情愿给人类当牛做马,辛勤劳作供养人类?
但这款战斗机器人的定位就是跑出去当靶子,承担火力压制的角色,追求灵活性的突击角色,后续还有专门的轻型机器人。
而且等康驰用系统对它升级后,这些缺陷肯定能得到缓解,强项也会进一步加强。
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人工智能路线,则是出于多个角度考虑。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康驰一直以来对强人工智能的警惕性。
但强人工智能,杀伤力就有点大了。
虽然放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差距可能会被逐渐缩小,但技术难度、成本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所以最好就是各取所长,复杂的计算跟踪交给电脑,具体的指令操作、战术安排之类的还是交给人。
这是康驰认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