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黄蓉到来

第(1/2)页

  郭默众人,回到洛阳已经过去了十天。

  原本郭默是打算离开的,自己现在还算是在“病假”期间,要不是为了北上接应“七贤庄”众人,他现在估计还待在“桃花岛”上晒太阳。

  只是洛阳城的事情,总该有一个结果的,他只好暂时待在这里等消息。

  同时,也好好地陪一下娘亲李萍,带着李萍、韩小莹、张婷、华筝她们,把洛阳周边逛了个够。

  这些事儿,郭靖并不擅长,只能跟着当个“保镖”,或者给小郭平当坐骑。

  而郭默的三个徒弟,自然也成了苦力,负责跑前跑后地张罗,大包小包地扛着各种买来的东西。

  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各色小吃、首饰衣服......

  李萍一个劲儿地说不要浪费钱,小张婷却不管这些,可劲儿地嚯嚯郭默这个二师兄。

  第十天的时候,从临安来的宣旨官到了,足足有五百余人。

  毕竟这一路走得有点儿绕,从临安出发,没办法走最近便的路,那是要通过金国境内的。

  而只能绕走襄阳、过邓州、穿汝州,进入河南府。

  其实,郭默提前五日就得到了消息,心里有点儿澎湃,又莫名地有些失落。

  只是暂时隐瞒了下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只想安安静静地陪娘亲几天,也踏踏实实被小师妹敲诈几天。

  一旦消息公布了,也许很多东西就真的发生改变了。

  一大早,郭默就带着众将在洛阳城东门等候着。

  刚到午时,就看到从东边的官道上,来了一队人马,五百名护卫和百十名匠作坊的工匠。

  护卫的五百人,是禁军的人马,还都是当年在临安城外,参与过“敦武军”选拔的。

  可惜当时“敦武军”名额较少,只有五千人,筛选的要求难免严格点,这五百人都是当时没能通过选拔的。

  即便如此,也都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回到原来的岗位,也是拔尖的存在。

  更是怀着一颗重返“敦武军”的心思,私下里没少给自己加练。

  一年多过去了,倒是没能重回“敦武军”,却也在各自的军队里,因为表现出色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现在有些人已经是校尉,甚至更高的领兵将领,这次来洛阳传旨,很多人是临时托关系过来了。

  重新变成大头兵,跋涉几千里地远,就为了来见见自己当年的老长官。等完事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军队当领兵将领。

  “郭状元,老夫自告奋勇而来,你可要好好请老夫在洛阳多喝两杯啊,哈哈哈——”

  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从逍遥马上跳下来一位须发花白的长者,直接奔着郭默就走了过来。

  “程尚书?您老怎么亲自来了?”

  郭默很是感动,来的人竟然是当朝礼部尚书程珌。

  到地方传旨,事关官员升迁的,如果没什么影响的,随意打发一个小黄门就行了。

  较为正式的,都要经过礼部,由礼部派遣相应的官员前往。

  没想到,这次来给郭默传旨的,竟然是礼部尚书本人。

  这一方面,因此此次宣旨的内容太过重大。

  另一方面,老程珌自己还真想亲眼来看看洛阳城,这个只在书本上见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对程珌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因此,传旨的任务到了礼部,他这个礼部的老大直接“假公济私”,自己抢了任务跑来了。

  这未必不是在向郭默这位新贵示好,更是一个爱国之士,对郭默他们这些收复故土的将士们的尊敬。

  “听说要来洛阳城宣旨,礼部就闹翻了天,都抢着要过来。”

  “为了不让礼部各同仁之间,因为这点儿‘小事’而产生怨怼,老夫只好委屈一下自己,亲自揽下此事,他们就不用再争了,哈哈哈——”

  老程珌的面皮,这两年在跟蒙古、金国乃至西夏诸多使节打交道中,进一步得到升级,郭默却感受到浓浓的爱护之情。

  “是要在这里宣旨吗?”

  郭默挥手想通知后边的人,过来排摆香案,虽然他自己不是很喜欢这些。

  “哈哈,官家说了,郭状元不喜欢这些俗礼,就一律都免了,咱们先进城吧。”

  “靖难军”攻取洛阳之后,来不及逃走的金国官员,一举成擒,郭默已经让人把他们集体关在一个院落,等候朝廷的处置。

  所有官员的府邸,当然就如数没收了,查抄出所有的金银细软、房产地契,所有物资登记造册,除了拿出一部分犒赏三军,其他大部集中封存。

  但是,官员的府邸总不能浪费吧?

  郭默就私自做主,给各军那些主要将领都分了一处宅子,郭默自己临时住在河南府知府的府衙里。

  礼部尚书程珌,也被郭默等人接到了河南府衙。

  等程珌当众宣读完圣旨之后,除了郭默之外,所有人都兴奋无比。

  虽然诸将中,已经有些人早已知道了郭默的身份,可这是官家亲自颁发圣旨,明告天下的,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啊。

  “哈哈,燕王,老夫给您道喜了!”

  程老尚书难得也如此兴奋,都不知道多少年没这样过了。

  虽然这个消息,多日之前在“大庆殿”官家已经公布了,圣旨也在自己手里攥了很多天。

  真的等到当众宣读这一天,他还是异常的激动。

  “小子当不得老尚书的夸赞,这只是洛阳城而已,真等哪天要能在中都领旨,郭某才算是不负君父所托。”

  郭默这一句话可不得了,中都啊,那可是大金国的都城,处在幽云十六州之内,脱离汉人的统治已经几百年了。

  有宋一朝,就没能拿回来,一直是整个宋朝统治者心中的痛,更是被后世诟病最甚的地方。

  底下军将听了郭默这句话,一个个热血膨胀,恨不得马上就上马杀奔中都而去,老程珌竟然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郭默还是不能完全体会到,这个时代众人内心最纯粹的情感,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燕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老夫就算是爬,也要亲自将圣旨送到中都去。”

  “诸位,在下感谢官家的信任,赐爵‘燕王’,更以天下兵马相托,郭默受此重恩,深感惭愧。”

  “官场是‘燕王’,以后在军中,我还是喜欢大家叫我‘都统’,至于‘燕王’,等哪天咱们拿下了中都,让这个‘燕王’名如其实了再说吧。”

  听到郭默这样说,老程珌心中更是满意,甚至都对赵汝述充满了嫉妒。

  凭啥那老小子能来当燕王府的长史?老夫差啥了?

  “程尚书,圣旨里怎么没有说,该怎样处理战斗缴获的财物,和这些俘虏的金国官员和兵将怎么办?”

  郭默仔细看了一下圣旨的内容,他还以为刚才程珌读的时候落掉了一些内容,现在看来根本就没有提及。

  “哈哈,燕王殿下,官家的意思是,仗是你指挥人打的,那么打胜之后这些‘麻烦事’,就你自己解决好了,不用上报临安。”

  众人听了,全都一头黑线。

  这叫“麻烦事”?那可是数不清的金银细软,土地房舍更多,就连粮食都不少,这就都归郭默所有了?

  “那就多谢官家的赏赐了。”

  郭默还假模假式地,冲着临安的方向拱了拱手。

  “些许财物呢,郭某打算用于军用,以及救助辖区内的穷苦百姓。”

  “这些俘虏吗,回来等赵长史上任了,让他跟金国人交涉一下,看看对方愿不愿意买回去。”

  “普通一个士兵就换一匹战马好了,当将官的就换三匹五匹不等,这个得好好合计一下,不能让兄弟们打这一仗,太吃亏了。”

  众心拱月中的郭默,如今的燕王殿下,居然当众算计着该怎么把这些俘虏给卖出去?

  老程珌更加震惊了,他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真的应该找机会,好好地跟燕王殿下学习学习,不能在对外邦交中吃亏才是。

  程珌在洛阳整整待了一个月,主要是按规定,把洛阳现有的宫殿,改造成“燕王府”。

  难度倒是不大,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总不能汉人的王府,却处处看到金国女真的烙印吧?

  这估计算是最气派的王府了,要知道宋朝现在的太子,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宫殿,而是住在皇宫里的。

  赵汝述也在三天之后赶到了洛阳城,他在外“漂泊”了一年多,人反倒更精神了。

  小儿子赵成宇,在“敦武军”中也得到了锻炼,郭默甚至让陆冠英传了他“杨家枪法”,而郭默更是将“大漠七式”前四层相授。

  这下子,赵成宇简直就成了郭默最忠实的小弟,一直跟随陆冠英待在中军里,凭借几次战斗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晋升。

  已经成为“敦武军”中军护卫队的副统领,职权仅在陆冠英之下。

  即便郭默离开了“敦武军”,但是这支中军护卫队还在,五百人独立的编制,算是一直给郭默留着的。

  这次正好中军护卫队整体脱离了“敦武军”,成为燕王卫队。

  五百的人数太少了,孟珙直接给划拨了最最精锐的五千步骑,由陆冠英和赵成宇统领。

  “六伯,你既然是燕王府的长史,那么王府该有的架子,还是要搭起来的。武官尽量从‘敦武’、‘靖难’‘忠顺’三军中选拔,不要影响他们的战斗力就行。”

  “文官嘛,就要发挥您多年来经营的人脉了,我只有一点要求——善待百姓。”

  “当然,该给的俸禄我一文钱都不会少,官职、钱财、房舍、土地,无论什么都可以给他。”

  “把军队练好、把经济搞好、把民生搞好,文官不爱财、武将不畏死,我不想把临安那套腐朽的风气带过来。”

  “在洛阳,在河南府、汝州,我们要做出个样子,就当是王朝初创那样来建设。”

  “以后每打下一处,就这么来办理,最后再反推向江南,改变整个官场和民间的风气。”

  “官场上,您是刑部尚书,是燕王府长史,私下里我叫您一声‘六伯’,您是知道我的真实身份的,我希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

  “如果您觉得太过为难,我也不会勉强,该有的荣华富贵,我也不阻拦您,只好换一个人来做这些罢了。”

  认识这么长时间,郭默第一次跟赵汝述说这么多,或者说他也是第一次跟自己的属下说这么多,可见郭默心中的抱负和不安。

  赵汝述听完,竟然撩衣服跪倒在郭默面前,要知道只有特别重大的场合,臣子才会出现跪礼,平时对官家也只是行拱手礼而已。

  “燕王殿下,老臣能在垂暮之年,得遇殿下,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便赔上身家性命、粉身碎骨,也愿意陪殿下闯上一闯。”

  “否则,真等老死床榻了,也无颜去见我赵宋的列祖列宗啊——”

  赵汝述说着,已经潸然泪下。

  赵汝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宗室,已经算是位极人臣了,都不敢过分显露自己。

  向史弥远靠近,无非也是为了自保而已。

  在锐利进取的郭默面前,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能给对方构成威胁,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大有知遇之感。

  “好,六伯若不负我,我自不负六伯,功成之日,王位之中必有六伯一席之地。燕王府所属大小事务,我就交给六伯了。”

  这就算是正式承诺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吃草,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更何况郭默现在才是个“燕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