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差异

第(1/2)页

  袁弘德跟船老大告辞:“以后到了武安州,去找我喝酒。”

  人在江湖行走,多个朋友就是多条路。

  船老大也拱手:“一定,一定。”

  袁家人行李简单,小包袱一背就跟着韩老爷子上路了。

  到码头外雇了一辆马车,匆匆往瓜州赶去。

  长江瓜州段水流平缓,这里适合渡江。

  下了马车,韩老爷子指着江对岸:“今天天晚了,若是白日光线好的时候,能看到江对岸的亭子。”

  这时候江面已经升腾起雾气,袁明珠什么也没有看到。

  不过看景不如听景,听着老爷子讲着渡口的趣事,比看景还要有趣。

  袁弘德听了一会说道:“先去老丈家看看吧。”

  虽然韩老爷子跟他们说得有趣,只怕如今心里正惦记着家里的孙子呢。

  将心比心,袁弘德都不能到人家家门口了再耽搁。

  果然,韩老爷子也没有再客套,带着他们匆匆往家里赶去。

  “家里闲屋子多,今日就住在家里吧。”

  邀请着他们去家里住。

  小镇的石板街两侧有许多的客栈,但是总不如住家里显得更热情。

  袁弘德也未客套,答道:“也好。”

  有赶着牛扛着农具的农户从对面走过,跟韩老爷子打招呼:“老三,回来了?”

  “回来了。”

  街道上有孩童呼啦啦的跑过来,参差不齐的喊着人。

  韩老爷子从包袱拿了糖分给他们。

  得了糖的孩子呼啦啦的跑开了。

  袁明珠知道,他们是跑去韩老爷子家里报信去了。

  她小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那时候渡口已经落寞了,这里人多地少,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出外讨生活,大多数都是去沪城工作。

  每到节假日他们就会做渡船回家来。

  路上就给孩子们分吃的,拿了吃的孩子就跑去报信。

  虽然隔着时空,乡音不变,乡情不改。

  果然,不一会孩子们就簇拥着一个穿着草鞋的小少年过来了。

  小少年上前,其他孩子则呼啦啦又跑开了。

  也不跑远,都躲在街道的两侧,探着小脑袋不远不近的看着这边。

  韩老爷子拍着小少年的后脑勺:“我家大儿的长子。”

  “禹麟,叫袁爹爹。”

  爹爹是对祖父的称呼。

  袁明珠跟着解释,袁弘德才明白。

  南方语系跟北方语系差别太大,听着跟火星语一般。

  韩老爷子问他孙子:“弟弟们呢?”

  韩禹麟抿唇:“在家呢!”

  韩老爷子的笑容就牵强起来。

  到了韩家,袁明珠才明白韩家祖孙俩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情。

  韩家的两个小孙子坐在庭院里,脖颈瘦到青筋暴露。

  初秋傍晚的余晖照在两个人脸上,丝毫不见生气。

  韩老爷子想不到他走了月余回来,两个孙子更严重了,已经到了如此境况,不禁老泪纵横。

  问站在一旁的儿媳:“大郎呢?”

  韩禹麟:“我爹去渡口上找了活干,还没回来。”

  韩老爷子把袁家人跟家人做了介绍。

  听说是找来的大夫,禹麟娘的脸上挤出来一点笑容,给他们搬了板凳,倒了茶。

  之后就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