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韦挺的心悸,岑文本对岭南未来的向

第(1/2)页

岑文本与韦挺几人都满是感叹,这次来岭南,他们忽然发现是真的来对了,他们若是不来,哪里能够看到这些,这些若不是他们真正看到了,谁谁又能够相信。

    在来岭南之前,谁都无法想象如今的岭南竟然是这个样子的,说好的蛮荒之地,如今在这里却是完全没有看见,这里的人,面貌,比起大唐之内的都要好得多,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宁纯与谢叔方听着岑文本的感叹,也没有说什么,因为在他们眼中,他们也是这么觉得的,没有李元吉,天下人哪里能够用得上这些。

    岑文本看了一会,最后依依不舍的放下,水渠、水车,以及如今的曲辕犁,岑文本已经能够想象到,这里的耕种将会多么方便,粮食的长势会多么的好了。

    随后岑文本看向前方忙碌的一众人,再次问向宁纯。

    “宁掾史,我一直听闻岭南人少,而海康原本不过是一小城,何来如此之多的人丁?另外我们经过韶州、广州之时,见许多百姓在向岭南迁移,中途还有官吏以及大军在协助百姓往岭南迁移,这是为何?”

    岑文本实在忍不住,当即将心中最大的两个疑问问了出来,他现在实在好奇得很,李元吉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宁纯听后笑着开口。

    “天使有所不知,在岭南有着许多土著,朝廷统一称为撩人,这些撩人,是没有计入户籍的,所以朝廷看到的岭南人丁很少,很稀薄。

    虽然朝廷有政策,加入大唐户籍可以按照大唐百姓赋税的一半进行缴纳,但岭南穷苦,即便是一半,也缴纳不上,这里的撩人都不愿意入户籍。

    之前在窦州,对了,这个窦州就是之前的南扶州,大王改的名字,前窦州刺史陈龙树,就是大肆强制撩人入籍,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州撩人反抗,而陈龙树不得不退往泷州。

    然而最后在泷州,陈龙树刺史依旧被撩人所杀,最后在大王出面之下,惩处一部分人,其余撩人尽皆入籍。

    大王在岭南,暂时已经停下赋税缴纳政策,将根据每个地方的发展进度,制定不同的缴纳赋税政策,比如这里,要明年才会开始缴纳赋税。

    并且所缴纳的人,都是今年已经有收成的,后面的撩人入籍,明年依旧不会缴纳赋税,等到分给他们的耕地收成一次之后,在第二年才会进行税收。

    这也是这里的人为何这么多,因为周边的撩人,纷纷入籍,从深山中走出,来到城内亦或者大王设立的村庄安置点,正是因为这种人性化的政策,才会使得这里的百姓如此敬重与崇拜大王。

    初时艰难之时,这里的钱粮以及物资支出,都是大王一人所承担,按照大王的话来说,这里穷苦,想要有结果,那就要先行付出,只要发展起来了,后面的税收自然就能增多,就能反哺自身了。”

    宁纯说的这些,几乎是只要略微一查就能查出来的,也就没有丝毫隐瞒,但其他的,却是丝毫没有说,比如商税,港口进出税,贸易税这些,一个字都没有说。

    宁纯说的这些,韦挺大致知道一些,但岑文本之前一直在荆州,对这些就知之甚少了,如今听宁纯说起,岑文本心中是一阵敬佩,能够及时做出这样符合岭南发展的政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岑文本很清楚,有的事情,在知道之后看着很容易,但在这种事情没有出来之前,那就是不容易的,比如李元吉制定的这个税收政策,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可以这样执行。

    在知道之前,谁能够想到这样的法子?

    尤其是自己带来的钱粮与物资,无私的全部贡献出去,只为先期的发展,岑文本更是佩服,没有这笔支出,这里的发展不可能这样迅速,毕竟这里的百姓要生存,还要取得撩人的信任,太难了。

    这不仅是能不能想到的问题了,还有即便想到,有没有那个魄力的问题,这种魄力,可很不少决定,一旦没有发展起来,中间出现问题,然后面临的就是所有局势的崩溃,无法挽救的那种。

    而李元吉哪怕前面做了很多,只要发展崩盘,百姓也不会去信任,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打水漂,有去无回。

    岑文本这个时候,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佩服起李元吉了,岭南如今的发展,即便换成李建成与李世民来,在当初做的可能还没有李元吉优秀,这一刻他是真正的开始正视起李元吉这个齐王了。

    在岑文本眼中,就如今李元吉所展现出来的,不比李建成与李世民差,甚至还要更好。

    过了片刻,岑文本才缓缓开口。

    “齐王当真让人钦佩,如此魄力,又有如此能力,这个地方,反而有些掣肘齐王了,若是在大唐之内,换一个地方,齐王所作出的成就,恐怕会更大,治理的时间将会更短,就能将一地发展起来了。

    不过齐王来岭南,也是岭南之福,大唐有期望,更是大唐之福啊。

    宁掾史,我想问问,当初齐王初来时,粮食应该不够如此之多的人吃的,不知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如今这里现在有多少人?”

    岑文本的关注点依旧关键,所说的这两点,一个是当初李元吉都被折磨的痛点,一个是发展到如今,究竟发展得怎么样,可以直观的看出来。

    宁纯闻言,脸上也是收起了笑意,一声叹气,才缓缓开口。

    “不怕天使笑话,当初粮食这点,大王以及我们这些王宫臣子,可都是被折磨得够呛,大王从长安带来的粮食,再加上从长安出发这一路之上收购的加起来,当初都不够吃的。

    曾经我们一度削减过口粮,除了大军的粮食依旧按照正常食用,其余所有人,包括大王也是,都在紧衣缩食,然后让人在海中捕捞鱼,增加食物,同时还组织猎人以及派出大军进行狩猎,来保证食物。

    后面还好,耿国公送来一些粮食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