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音色

第(1/2)页

孙二郎反正要等海城的人过来集合,给自己留的时间也比较多。

        这次出来没有十天、半个月,大概他也不准备回去,冬天大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大部分到你家吃吃喝喝,然后把人请到我家吃吃喝喝,吟诗赏雪,日子就过去了。

        孙二郎虽然不会吟诗作对,但是想跟他谈天喝酒的人多的是。

        在范家庄园没有一个人,没有见过孙二郎。

        在大唐贞观年间,很多人对于诗的欣赏程度都非常的高,如果能够引出一首高明的诗,往往会受到追捧,甚至出现洛阳纸贵的情形。

        事实上现在也有几个比较有名的诗人,被追捧。

        即使是勋贵人家,也很多人在学习士绅人家。

        他们知道勋贵人家把天下打下来之后,就要学会放轻松,要是手中还拥有武力,就会成为皇室的眼中钉。

        范晶晶也曾经听过他们的名字,在不同的环境之下,拥有非常丰富的感情,人们就可以透过诗词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出来。

        范晶晶听起来,也非常觉得诗词非常好听。

        事实上这些诗词在这个年代基本上都是用唱的方式唱出来,只不过唱歌的曲调是比较固定,他们很少谱出新的曲子来,让很多的乐曲唱出来。

        更重要的是弹奏的人往往是家里养的歌者。

        这些人的身份,往往不清白。

        事实上,曲子比诗词的数量要低的多了。

        范晶晶在推广的时候,发觉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创造乐曲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在大唐想要记录乐曲也非常的困难,所以让范晶晶很想推行简谱以及五线谱的动作。

        因为他们的布局慕并没有统一。

        隔行如隔山,不同地域的人想要看懂对方的朴质,也非常的困难。

        但是大唐的韵律似乎也跟五线谱不一样。

        宫商角徵羽,是大唐音调的主要音色。

        如果把简谱和五线谱弄过来,范晶晶还必须把这个时代的曲调的记录方式记下来,才有办法做翻译的动作,但是这个翻译想来也不是这么简单。

        范晶晶在科技时代的时候可不是乐曲专家,他知道有所谓的中国音调,中国音调就是表示这些主要的乐曲,几乎都是用这些格律所编造出来的曲子,就会产生所谓的中国风。

        五线谱也不能够把所有的音调都表现出来,所以有所谓的中间音调。

        这些东西对范晶晶来说就太难了,但是他可以哼歌,一些具有古风的乐曲,哼出来让旁边的人把这些乐曲记录下来。

        而且范晶晶印象中留声机似乎不是太艰难的科技材料。

        她身边有非常多乐曲方面的专家,想要做乐曲的挪用工作比较简单。

        甚至因为后世的乐曲没有那么的精致,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研究,他们甚至可以把后世的乐曲再加以增进,让他变得更为好听,符合大唐人的感官。

        不过范晶晶认为,之所以会流行就是因为简单容易吟唱,并不是因为非常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