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平阳昭公主

第(1/2)页

武德六年春,平阳公主李筠萱病重身亡,皇帝赐谥号曰“昭”。

        因平阳公主为建国功臣,战功卓绝,又为娘子军之首;故唐皇下令允平阳公主殡仪以军礼送葬,以彰显平阳公主之功勋。

        含元殿上朝臣已经跪了一地,都是请求皇帝收回成命的。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军礼出葬?这简直就是荒谬之极!是违背祖制之为。

        “平阳公主于我大唐战功卓绝,从古至今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到像她一样。”李渊气急败坏,看谁都不顺眼至极。

        僵持到最后,臣公们只得无奈妥协。

        平阳公主出葬那天,娘子军的马三宝将军等人前来为平阳公主送行,一众的兄弟姐妹以及小辈们挤满了一堂。哲威和令月兄妹作为平阳公主的嫡亲子女是守在灵堂里面行拜谢礼,拜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幼小的令武则被乳娘抱在怀里立于一侧,小小的孩子还不知道他的母亲已经离世,好奇而又不解的望着满屋子的人,好似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围在这里。

        看得出来,哲威和令月这对兄妹对于他们的小弟令武都是爱答不理的姿态。其实多数人都知道,平阳公主是因为生育小儿子时伤了身子才英年早逝,在这样的因下结出的果当然不太好。

        渝清知道,当年哥哥肯定也用这种眼神看待过自己。

        四下白茫茫的一片,所有人都系草绳穿孝服戴孝帽,长媳杜卿禾抱着瓷罐辞灵,把瓷罐放在灵前;柴哲威用新笤帚、簸箕扫去棺盖上的尘灰浮土,倒在炕席底下。

        送葬队伍抬起棺,庭院上架起了荞麦皮和平阳公主生前用过的物件,在丧仪上会一起烧掉。熊熊烈火燃起,火焰跳跃着将一切尽然化作灰烬。

        送灵的人已然远去,平阳公主李筠萱的故事从此便是史书上的一页传奇。

        柴家的亲家公杜如晦和未来亲家公王珪都以外亲的身份前来拜祭;但是因为身份立场不同,两人除了基本恭问也没有其他的话好说了。

        令月和王珪长子王崇基婚事,虽是心照不宣,但因之前平阳公主断断续续的病着一直未及交换聘娶文书;现平阳公主不幸病逝,令月作为女儿需得守孝三年,三年过后又是什么情形谁都无法预知,但夜长梦多却是必然的。

        平阳公主的葬礼过后,令月就以着为母守孝为名去长安城外的静堂庵暂住,倒是觅得一处清净。

        那日是大哥柴哲威亲自送令月出城,渝清也去相送,同时还有王家捎来的一封信。

        王家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大概就是说柴大娘子现在孝期不能行亲迎礼,但希望能请允陛下赐婚定下名分,毕竟这门婚事也是平阳公主生前定下的。

        “王家人也太急躁了,倒好像再过三年我就会跑了一样。”令月略有些不满的说。

        渝清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月娘,我倒是觉得若现在让祖父先赐了婚定下名分,对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三年,什么变故都有可能,都说二十儿郎最是合适成家立业,可十八岁的姑娘却找不到什么好人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