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芡实桂花甜羹

第(1/2)页

太后赐菜时又特意嘱她不必过来谢恩,只安心养好身子就是,但过了几日,王嫔还是亲手抄了心经孝敬太后,又说等出了月子便亲来太后跟前叩头谢恩,以全礼节。

        太后手指摩挲着心经的封皮,对着舒和轻声叹道:“这孩子很知礼,难怪皇帝疼她。”

        对于这个并非正正经经选秀进宫的汉人女子,太后本有不喜,担心是个妖媚祸主的,但这几年冷眼瞧着,这人本分老实,从不做那争风捻醋的事,倒是很好。

        舒和笑笑,“能得太后青眼,哪有不好的——王嫔娘娘还抄了七卷的妙法莲华经,送去了常乐堂。”

        太后脸上的笑纹多了几分真意,“是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昭宁却没什么笑模样,只让春迎仔细收好就是。她一朝穿越,原本的唯物主义信仰崩了个稀碎,这会儿对于鬼神也生出敬畏来。

        春迎心细,摸出这最后一页的纸张与第一页有所不同,翻开一看竟是食谱,忙奉到昭宁眼前。

        昭宁的药膳如今也算是得到康熙亲口认定,阖宫无人不晓,而王嫔也知太后绝不会无缘无故赏她一盒莼菜,如此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再往前翻几页,便看到王嫔那笔簪花小楷,端丽清秀,当真是字如其人。

        她似乎总是将姿态放得很低,直说是自己出身微贱,待字闺中时常习庖厨羹调之事,亦略知一二食谱,若蒙公主不嫌,或可一试。

        虽说“一二食谱”,实则怕是将她知道的都写了上去,详尽细致,足足写了七八页纸。

        昭宁这时才真正露出收到礼物时的开心,忙不迭地看起来。

        菜谱虽多,一部分并非当季食材,还有一部分夏日吃来油腻。而“芡实桂花甜羹”则凭借一个“甜”字脱颖而出,直直闯入昭宁眼帘。

        细看之下发现,名为“甜羹”,实为甜水,充当花茶饮品喝亦可。

        待问过小厨房的掌事,去年收下的桂花还留着两瓶干花,昭宁就打定主意做这个,同时让春迎去请小江太医过来。

        她记得芡实是有补中益气、滋养强壮的功效,尤适老年人服用。不过这到底是药材,还是问过太医才稳妥。

        春迎素来勤快耐劳,这会儿倒是难得躲懒,“这时候日头正盛,不过夏采倒是不怕晒,还是让她去吧。”

        夏采脸庞一红,作势要去掐她的腰,“不许胡说,还来指使我,羞不羞。”

        春迎刮着自己脸颊,拖长声音“哦?”了一声,然后笑着反问,“羞不羞?”

        这下夏采的脸颊更是红到滴血,跺脚道,“你还说。”

        昭宁还在低头翻看食谱,没太留意她们这边,只听了个大概就道,“好了好了别闹了,这样,公平起见,你们石头剪刀布,输的人去。”

        春迎掩饰不住的低声笑起来,掺着夏采愈来愈重的跺脚声。

        最后,还是夏采跑了这一趟。

        江宥过来,一看那食谱便笑了,语气中还透着点追忆的意思。

        “微臣在家中时倒是常吃。那时我年幼,一到夏秋换季时,便会受凉咳嗽,祖父就趁着金桂飘香的时候做这芡实桂花甜羹,借了桂花祛痰止咳的效用,同时也借了那丝丝甜味,否则我还不肯喝呢。”

        “这芡实着实是个好东西,因家住湖畔夏天时常摘了荷叶、莲子,一同煮茶,荷叶清香尚且留在齿间,莲子那微苦的味道又泛了上来,但配着满池荷花的清浅香气,倒也不觉得苦了。”

        “这芡实着实是个好东西,祖父是当地名医,只是医者不自医,但有些小病小痛时他也不肯让别的大夫把脉,只说是自己年纪大了脾胃虚弱,便煮了芡实扁豆枣子粥自喝。”

        “后来又添了腰疼腿酸的毛病,便又用芡实配了杜仲、断续冲茶喝。”

        昭宁这时想起,凌太医当日说他是刚从严州府调上来的。

        严州府,便是现代的杭州市西南部。

        那同苏州离得近,难怪这王嫔与他都知道这食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