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民意如水,浪遏飞舟

第(2/2)页

 “大公无私的为百姓伸张所谓的正义,可也不曾想想,1300万两,就算朝廷想赔,拿得出这么多银子吗?”

  “真以为全天下就他一个人为百姓着想了?”

  虽然是诡辩,但确实有道理,如果没有官府以往的德性为参考的话,高睢阳的话很有道理,可事实上就是官府不会赈灾。

  官府赈灾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造反。

  除此之外,别无他由。

  明白的人已经开骂了,不明白的人则觉得高睢阳说的好像有道理,张执象这做法,是不是太“急”了?案子都没查清嘛,官府就算要赈灾,也要时间嘛……

  “朝廷真的没钱吗?”局面终于推进到张执象的预期了,他开始有条不紊的继续推进。

  “户部一年的收入才八百万两,夏税还没收,户部如今只剩下一百五十万两,你请愿之前会不知道朝廷没钱?”

  老百姓还是第一次知道户部一年有八百万两银子,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却根本没有计算过他们交的赋税乘以人口之后,绝对不是这个量级的数字。

  明眼人对此,只是冷笑一声,都懒得多说什么。

  事实就是,唯一可能用于国事的钱就是户部那点银子,不然还让官员们一起捐输不成?大明朝亡了都不可能!

  老百姓终究是现场的大多数。

  他们已经开始慌了,因为朝廷没银子,那就代表不可能兑付他们手中的纸钞了,他们被骗的钱真的要不回来了……

  有人已经开始崩溃大哭了,多少人被骗的都是一辈子的积蓄啊。

  渐渐地。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张执象可能真的是为了赚取名声,才带他们来请愿的,毕竟,工会发粮食+宣传+粥铺什么的,太专业了……

  “聪明”的人已经开始醒悟,是说呢,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工会的一斗米,怎么可能白给呢?

  伴随着信念的动摇,气势的下坠,张执象身上的金光也熄灭了,高睢阳眼中一道精光闪过,本想第一时间射杀张执象。

  但此时舆论是他们优势……

  径直杀人,会落下口舌,那边刘渡舟好像已经恢复了意识,在暗中蓄力,不如多闲扯一会,将他驳倒为朝廷争取大义,日后天师府也不好发难。

  而且!

  金光的消散,高睢阳多少掌握到了一点规律,正是因为民众对张执象的支持消失了,他身上的金光才随之消失……

  他自觉已经抓住破绽,当即冷笑一声,亮声问道:“张执象,你还有何话可说!”

  “早早认罪伏法,谅你是稚童小儿,或可饶你一命。”

  “还不跪下!”

  高睢阳的表现让王倬都心下称赞,本来强杀就很难收尾,现在掌握主动,事后要方便许多,这高睢阳是个人才,日后可以提拔一二……

  场面似乎已经被高睢阳控制。

  舆论和民心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善变,张执象早有预料,倒是淡然,他重新坐下,没有做任何辩解,只说道:“1300万两,我有办法,只要朝廷答应兑付纸钞,便可。”

  “朝廷若无赈灾救民之心,大可杀我。”

  “我就在这里,等你们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