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第(1/2)页

郑熙肃立在旁,低头道:

        “谨遵陛下吩咐。”

        只听皇帝问道:

        “东平王已经到了京郊,这件事你知道吗?”

        郑熙点了点头:

        “刚刚收到消息,正想来向皇上报告,原来皇上已经知道了。”

        皇帝哼了一声:

        “孝宁皇后的忌日离现在还有二十多天,他这时候就来,恐怕没安着什么好心。”

        郑熙看向皇帝:

        “皇上的意思是……要让他进城来,还是就这么让他在京郊等?”

        皇帝又哼一声:

        “朕倒是想让他在京郊等,可惜他不肯——你自己看。”

        皇帝说着,便将手上正看着的一封书信丢给郑熙,郑熙打开一看,原来这正是东平王的来书。

        难怪皇帝不等他来报,就已经知道了这事。东平王的书信上说自己此时已经抵达京郊,恳请进宫拜见。东平王称,他这次带的随员之中,有许多人家眷仍在京中,已经七年未曾相见,故而请求皇帝准许他带着全部随员入城,以全父母子女骨肉之情。

        东平王这封书,言辞十分恳切,让人难以拒绝。郑熙看过之后,抬头看向皇帝,只听皇帝又道:

        “你既已经知道他来,大概也知道他带了多少人。”

        “依着方才下面报上来的数字,据说是……约有三百,现在正驻扎在距离城门二十里左右的地方。”

        听了具体的数字,皇帝的脸色很难看:

        “朕就知道,他决不会轻易放过朕,一定要给朕出难题。三百人……倘若这些人都是他训练好了的精锐,由着他随意带进京城,他简直能把皇宫翻过来。”

        郑熙知道,皇帝对东平王一向颇为忌惮。毕竟,倘若不是东平王的母亲孝宁皇后出了事,这个皇帝本来应该由他来当。

        虽说东平王的党羽,大多在他离京时就跟着他去了封地。但正如东平王所言,这些人的家眷大多都在京中,朝中亦有不少亲朋故旧。若是让他们顺顺利利进城,还不知要惹出什么事来。

        这还是比较好的猜想,如果按皇帝所猜测的,进来的大多不是文臣而是侍卫,事情准会变得更糟。

        总之,若这些人进了京,只怕皇帝夜里就再难睡好了。

        郑熙又道:

        “就算东平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京中突然多出三百个东平王的人,光是靠东厂的厂卫监视,决计不够用。”

        皇帝点了吗头:

        “替朕传令下去,对城门出入的人严格检查,绝对不允许东平王的人私自混进来。”

        “陛下对东平王的来书,预计要怎么答复?东平王带了那么多人来,若是完全不许他们进城,东平王一定不会同意。”

        皇帝叹了一声:

        “朕要找你,也正是为这件事——想要你做朕的特使,去到东平王的营地替朕跟东平王谈谈,究竟容许他哪天进来,看看让他带多少人进来合适。”

        “皇上的意思是……”

        “要由着朕,当然只希望他带两个跟着的人,进宫拜见过之后,就立即出城……想也知道他不会肯,要是惹恼了他,他还真不一定干出什么来。所以此事非要一个伶俐人不可,能替朕做这样事的,在这宫中就只有你。”

        皇帝对郑熙表现出极大的信任,郑熙仿佛深受感动似的,叫了一声:

        “陛下!”

        皇帝仍在思考:

        “此外,他来得这般早,一定是想要趁这个机会拉拢人心,我要你尽可能地拖延他进城的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他停了停,似乎终于打定了主意,又道:

        “今晚你先去传旨,命他明天一早,就先退到离城门三十里开外的地方去,然后再慢慢和他谈带多少人进城的事……除此以外,即日起,要找人时刻盯着,他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一字一句,都要整理成文书,向朕报告。”

        “是。”

        皇帝下完了令,好像觉得一切都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于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合上眼睛,显露出些许疲态。他似乎已经开始不耐烦,稍稍向郑熙摆摆手,郑熙就悄没声息地走出去,按皇帝的指示办事去了。

        凡是御书房里商讨过的事,只要是比较重要的,通常不到一个时辰,就会被传到王度阡这里。

        紫珠听说了这事,不免叹了一声:

        “想不到东平王竟会来得这样早。”

        王度阡却并没觉得意外,她微笑起来:

        “他若不是有所图谋,何必这样着急呢?”

        说了这句话,她低头沉思默想了一阵,又道:

        “不行,我今晚必须去见他一面。”

        听见太后这么说,紫珠又吃了一惊:

        “东平王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