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

第(1/2)页

四、五两位皇子大闹小书房,  还差点儿把王傅严猛给砸了,严猛一状告到皇帝跟前,两人被叫到显阳殿问话。

        四皇子闻旭还来不及拾掇他那乱七八糟的一身,  一进显阳殿,  差点儿没把皇帝闻燮气死。

        “你看看你这是什么样子!丢人现眼!”皇帝怒骂道。

        闻旭很委屈地说:“又不是我想这样,  都是五弟害我。”

        皇帝的目光便朝闻敬投去。

        这是闻敬第一次到显阳殿内,满殿的鸟儿让他惊愕了好一会儿,左右张望了一下,倏然对上站在御座旁的中常侍曹邑的目光,他立刻不敢再乱看,  一脸怯弱地低下头。

        走到殿中,闻敬比闻旭落后了半步,随后行礼,  微垂着头听皇帝怒斥闻旭,听闻旭把大闹小书房的所有罪责推给自己,  闻敬抬起头来一脸不服气地要辩解,  正正好与皇帝看过来的目光对上。

        闻敬看着皇帝,以为他要骂自己,  不了皇帝只是看了他片刻便移开了目光,又继续训斥闻旭。

        言语间的亲疏远近不需要旁人细品,  一目了然。

        这一段在众人眼中不怎么重要的插曲,  却让闻敬之后都没有再一脸怯弱模样的垂下头,他就平静地看着面前皇帝恨铁不成钢教训儿子,  实则算是另一种父慈子孝的场景。

        不多时,  有内侍进来通传,  太子闻端和三皇子闻绍在外头求见。

        “他们倒是来得快。”皇帝意味不明地轻嗤了一声,  随即将人叫进来。

        太子和三皇子一道进来,  向皇帝行礼,然后四、五两位皇子又向太子行礼、三皇子见礼。太子在受礼时,给闻敬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闻敬微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一个受到兄长鼓励的腼腆笑容。

        严猛跟皇帝告状时,正巧显阳殿里有不少大臣正在商议久旱成灾之事。严猛人如其名,猛劲儿一上来也不管场合,噼里啪啦把小书房的是一股脑儿全说了,包括他在殿外听到四皇子、五皇子说的那些话。

        只是两个孩子吵架没什么好说的,然而事关储君,就容不得马虎了。

        这也是为什么严猛要来告状的缘故。

        储君关系国本,虽然在门阀擅专之下皇权式微,可皇族也不能被人如此随意编排,这关系到宋国的脸面。

        严猛一通引经据典,痛斥皇帝放任世人诬蔑太子,“总角孩童尚且知道维护太子,我等难道连孩子都不如吗?”

        皇帝闻燮被讽谏,没办法,只好叫其他大臣先行离开,把四、五叫到显阳殿来。

        大臣们离开,消息也就立刻传开了,传到太子和三皇子耳中,两人先后进了宫。

        众所周知,四皇子是三皇子的死忠,哪怕这几个月兄弟二人疏远了不少,在外人眼中,四皇子就是三皇子的人,他必须要帮四皇子。

        而五皇子,以前差不多属于查无此人的状态,经大闹小书房、誓死维护太子名声一事,估摸着在很多人眼里五皇子已经投向了太子。

        “父皇,两位弟弟尚且年幼,不能明辨是非,听了旁人说几句嘴就信以为真,他们还小,还是个孩子,还请父皇宽宏大量,原谅两位弟弟。”

        太子闻端一张嘴,就给四皇子挖了一个坑。就四皇子的年龄来说,他已经算不得一个孩子了,用一句“孩子还小”实不能再揭他种种的恶性,尤其是言太子勾结山贼,要认真追究,这是以下犯上。

        而且,把十五六岁的闻旭与十岁的闻敬并论孩子,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太子闻端十六岁入朝听政,三皇子闻绍更早,十五岁就入朝听政,而闻旭已经虚岁十六还是个“孩子”。

        “孩子”闻旭不算蠢得彻底,听出了太子在讽刺他,他仗着有三皇兄在,当即就跟个被点燃的爆竹一样炸开,囔囔道:“很用不着太子为我求情,我怎么就不能明辨是非,太子殿下倒是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没有与山贼勾结啊!”

        “老四,闭嘴!”三皇子呵斥道。

        没有脑子就不要随便说话,说出来让人笑话。

        闻旭还没说够就被三哥要求闭嘴,感到有一丝丝委屈。难道不是么,现在外头可都在说邹山山贼是太子安排的,太子要倒大霉了。

        三皇子闻绍岂能看不懂闻旭的表情,闻旭真的太好懂了好吧。

        叫太子去自证自己没有勾结山贼?

        这是太子,是君,从来没有为君着自己上赶着去证明自己,何况是为了流言蜚语。真有不对,也该是大臣们为君分忧,找出证据证明与太子无关。

        叫太子自证!闻旭是被关禁闭关傻了吧!

        “可之前常州太华山山贼,有人传言是常州刺史马登为三皇兄敛财而搞的鬼,也不见三皇兄出面自证呐。”闻敬朗声说道。

        三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