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第(1/2)页

一个家族的崛起,  可能是因为有惊才绝艳之人横空出世。

        然一个家族的繁盛和延续,绝不可能只靠一两个才能卓绝之人,须得一代接一代培养优秀的人才。

        席荣从成为襄阳席氏宗子那日起,  对族中约束尤胜其父,对子侄的教养亦是。

        比起门阀盛产的名士来,席荣是个粗犷的武将,  他十几岁就上战场了,在他跟着潘老将军守卫襄州时,  柳光庭还在河东郡与友人寄情山水竹林,  谢禹珪刚出仕佐著作郎对自己的职位非常不满。

        同时他也深谙政治与制衡之道,对文人的那些心眼了若指掌,否则他如何能一路走到今日——差一步加九锡。

        对两个儿子,他也希望培养成文武双全,然而也不知道在养儿子的过程中哪里操作错了,一个文一个武,  长子席矩还长得过于刚直了,次子席豫牧守兖州多年倒是没有出过大差错,  只是想更进一步,  还需得调教,  只是如今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接手兖州,  他不能将席豫叫回建康。

        对孙辈他更是给予了厚望,尤其是长子长孙席瞮,  从小就灵气,一点就通,  唯独在军事上有点儿不开窍。

        而席瞮的这种不开窍,  不是说他于军事上不通,  而是因为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  对席荣的“以战止戈”不是很赞同,总将“战争最苦者百姓也”挂在嘴边。

        席荣有时会问他:“你知道你常挂在嘴边的生民真正的疾苦是什么吗?”

        对席瞮这种在温软环境里长大的人,席荣很怀疑他真知道生民之苦吗?!

        今年大旱,席瞮主动提出去巡守江、湘二州,席荣很赞成,他愿意去亲眼看看他口中生民的生活,如此甚好。

        叫席瞮去兖州先锋军骆衡帐下做个军师这事,在定下攻打相州时,席荣就有了想法。

        他想叫长孙亲眼看看战争的残酷,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在进门看到席瞮的那一刻,席荣感觉到长孙有了变化,在听了他说起此次路上的见闻,席荣便决定将此事定下来。

        “祖父叫我去兖州先锋军做军师?我……”席瞮犹疑道:“您不是常说我不开窍么,我别去拖了后腿……才好。”

        席荣摆了摆手,说:“骆衡帐下有能人,哪里用得着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去挑大梁。”

        席瞮脸一垮,他是还没有及冠,但也快了,用不着被说成乳臭未干吧,真的是亲祖父?

        “叫你去,是想叫你知道,你阿爷我为什么要‘以战止戈’。”席荣说。

        “我……”席瞮讪讪。

        “此事就这么定了,去休息吧。”席荣到哪里都是权威,他定下的事情,少有人能改的。

        席瞮起身奉手行了礼,退出贷成堂。

        外头也已经很深了,家中庭院的灯笼熄了不少,席瞮深吸了一口气,挥退上前来打灯笼的仆役,借着不甚明亮的光,踏上回廊。

        -

        三日后,秋高气爽,宋国朝廷在建康北郊坛所,文武百官列班,皇帝闻燮服武弁,以少牢、玉币皆以苍,尊以太尊、山罍各二献昊天上帝,祈大军凯旋。

        祀毕,两万精兵向北开拔。

        同时兖州骆衡点兵五万陈兵巨野泽,直逼相州范县;徐州施象观三万兵马陈济阴郡,剑指相州濮阳郡;冀州顾缙三万兵马陈济南郡,对相州清河郡形成威慑。

        宋国的檄文传遍三国后,三国都以为宋国只是嘴上说得厉害,明着说自己是汉家正统,实际上是在叫他们不要打传国玉玺的主意。

        三国看了这檄文,有的笑了,有的气了。

        但他们都没以为宋国会真打。

        自打现在建康宫里这位登基之后,宋国大多是被动防御,鲜少主动发动战争。

        三国都已经形成刻板印象了。

        然而他们从未统计过,这二十年间,宋国的战役是赢多输少。

        被檄文气到的就是东魏,该死的宋国竟然敢诅咒他们亡国,真是不给他们一点儿教训他们还真以为自己是正统了!

        东魏朝廷主战之声甚高,但也有理智之人劝众人先冷静,不要中了宋国的全套。

        “今年大旱,粮食绝收,百姓尚且饭都吃不饱,兵丁如何有力气拿起刀兵来杀敌?这不是叫我们的士兵去送死吗?!”

        然而这样的声音在几个皇子联名上表请战之时,被压得比蚊子叫大不了多少。

        其中尤以四皇子霍麟最为活跃。

        他积极地游说各方上表,请皇帝应允杜晓为主将,攻宋国。

        三皇子霍麒一派坚决反对,直言杜晓四年前惨败于富城,连个五岁的孩子都能杀了他手底下几百人,他不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