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第(1/2)页

  首发&:塔>-读小说

  大军从河阳出发,出箕关后,一路向西北而行,顺着大道,一路赶到了临汾(治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晋城村),汇合了早在此等待的河东郡兵。

  至此曹昂北上军队,全部汇合。

  两千河东郡兵,被曹昂整编后交给了田丰指挥,至于原指挥河东郡丞王邑则被曹昂以假司马参军事的名义调入中枢,夺了兵权。

  手上就这么点兵,曹昂可不想再留几个与他不同心的。

  王邑虽然不满,但也惹不起曹昂。

  而且这次领兵,是王邑费了老大功夫争取来的,他还准备趁此机会混点军功,由郡吏转为朝廷的正式官,自不敢得罪曹昂。

  从临汾顺着汾河往北,没多远便是西河、太原二郡。

  此时北面的局势虽然不好,但也不算太坏。

  南匈奴的主力部队,一面在劫掠太原等地,一面在西河郡中内斗,但只局限于二郡,并未四面出击。匈奴人对大汉还是心存忌惮的,各处只有零星的部队打草谷。

  至于太原郡的情况,虽然让南匈奴人荼毒的一塌糊涂,但太原郡太守乃是老将臧旻,能力不缺,所以州府晋阳县城倒是丢不了。

  首发&:塔>-读小说

  曹昂了解情况后,心中放安,此时屯于临汾城,便没有急着走。因为曹昂在临战南匈奴之前,还有一个敌人,那便是屯于白波谷的郭泰所部。

  白波谷,位于河东郡东北面的群山之中,是郭泰等人的老巢,因郭泰最初反于此地,其部也被称作白波军。

  白波军算是黄巾军的一支余部,但又不是单纯的黄巾军。

  自去年中山张纯造反之后,幽州、冀州、并州动荡,张牛角(张梁)和张燕便在常山等地开始了二次造反的大业,二人联络了朔方、河东、并州、冀州等多地旧部,鼓动众人皆反。

  因此在河东郡的一些黄巾军旧部,不甘寂寞,蠢蠢欲动。

  当年卢植将二十余万黄巾军旧部迁徙到并州、司隶等地,虽然处置比较妥当,还给众人分配了土地、粮食,但人走茶凉,卢植离开北方之后,这些被迁徙的黄巾军又处于没人管的地步。

  或许也不能说没人管,因为还有人剥削他们。

  这些黄巾军旧部在河东郡,既是外来户,又是黄巾余孽,不受官府和原住民待见,生存环境备受打压,自然很难让他们对大汉朝廷有好感。

  去年河东旱灾,百姓易子相食,而河东郡作为京畿重地,仍要为了西北战事出兵、出粮。被盘剥的无法生存的百姓,自是揭竿而起。

  而郭泰作为昔日的黄巾渠帅,趁此良机,便带领黄巾军旧部,于白波谷起兵,四处聚拢流民、灾民,啸聚一时,声震河东。

  首发&:塔>-读小说

  郭泰造反不归曹昂管,曹昂也没有那个闲心插手地方的剿寇之事。

  但这群人造反之后,深入汾河谷底,并在临汾北面修筑壁垒,正好挡住了曹昂北上的道路。

  当然条条大路可北上,曹昂没必要非得跟一个壁垒过不去。

  但曹昂的军粮,主要走黄河,然后经汾水运输北上。而白波军的壁垒就在汾水边上,以这群人四处劫掠的性子,曹昂的粮道岂能安稳了。

  再说即使这群人不来攻打曹昂粮道,曹昂也没法对这群人放心。

  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

  所以曹昂非得将之剿灭。

  此时的白波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