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文庙(上)

第(1/2)页

  人可以有骨气,但人活着不能只靠骨气。

  所以在承爵利益的诱导下,鲁县孔氏向曹昂屈服了。尽管孔氏再看不上曹昂,可是亦不得不承认,这天底下,除了天子的诏书,曹昂的表书含金量最高。

  当然除了曹昂还有刘虞,也能帮他们。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刘虞身为宗室,又是东海王一脉,只要他没有疯,绝对不会做这种交好孔氏的事,除非他要做皇帝。

  所以这件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曹昂是孔氏最好的选择,哪怕孔氏再是心有不忿,为了褒成侯的爵位,也得向曹昂低头。

  这个时代的孔氏虽然强大,但跟其他世家大族也没有太大区别,至于跟后世的衍圣公府的影响力更是天差地别。


  孔子是文人阶层的神,却不是士大夫阶层的神,而汉唐的士大夫阶层和宋明的文人阶层完全是两码事。

  至少在这个时代,没人会承认“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入夜”。

  曹昂表书一封,以为圣人奉祀为由,请封孔完的侄子,其弟孔赞之子孔羡为褒成侯,让人送往长安。

  朝廷同不同意不好说,反正有曹昂背书,只要孔氏胆子够大,孔羡现在就是褒成侯了。

  孔氏倒向曹昂之后,张辽在鲁国的压力顿时大减。而曹昂又表征孔氏族人孔乂、孔文二人为幕僚,双方的关系一时倒显得亲密起来。

  孔乂父祖皆二千石,孔文亦是数代显赫,二人的家族在孔氏内部都卓有声望。

  这是曹昂与孔家刻意营造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双方会互相借力,直到有一方不配再站到同一平台上。

  这无关曹昂的喜好,而是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政治家成熟的表现。

  实际上曹昂对于自己老子曹操的政治手段颇为诟病,很多事都太随心所欲,过于理想化。就拿孔氏来说,历史上的孔氏因为投靠袁绍,得罪了曹操,因此曹操硬压着孔氏不承爵,直到曹丕称帝,才给孔羡封了一个宗圣侯,食两百户,又很快改成了奉圣亭侯。

  这完全没有必要,恶心了孔氏,可也恶心了自己。


  须知女真、蒙古这些蛮夷之君都知道借孔子的影响力来收拢天下的读书人,你曹操一国之长,心胸难道还不如蛮夷。

  由着自己的性子痛快了,却损人不利己。

  鲁国孔氏的这件事,于曹昂来说是个插曲,不过却是给曹昂提了一个醒,越是涉及到上层的政治、文化斗争,越是讲究正义性、合法性,越要扯大旗,拉虎皮,而曹家的身份、底蕴,显然在这件事上不占优势。

  现在的曹昂有名望,有政治实力,但在文化界的话语权还不够。即没有将政治实力转化为文化实力,同时又用文化实力反哺政治实力。

  现在拉拢了孔氏是个机会,也是一步妙棋,但还不够。

  曹昂能做的就是写文章,注疏五经,把自己变成一个文坛、经坛大家,但这需要很长时间。

  虽说欲速则不达,可也必须分秒必争。

  曹昂忽然觉得,提前把文庙拿出来,是个增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