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推演朱匣秋,仁诚大帝西征至耶路撒冷?

第(1/2)页

142:推演朱匣秋,仁诚大帝西征至耶路撒冷?

        推演开始了。

        还是那个熟悉的开场方式……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你在应天府的皇宫当中呱呱落地!你出生于大明皇室,一出生就喊着金汤匙,身份注定不凡!】

        模拟的画面当中,当朱元璋看到那个刚落生的大胖小子时,脸上已经笑满了褶子!

        这就是咱的孙子,老九的儿子,大明第三代太子,也是第三代皇帝啊!

        看这模样,至少也得八斤往上吧?

        这一刻,朱元璋的感觉当真是相当的奇妙。

        就好像是提前就已经感受到了孙子出生时的喜悦。

        【你的父亲是大明太子,同时还是那个让北方草原和西域闻之色变的战神!是大明皇朝的民族英雄!也是破逆军的信仰!】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不管走到那,都如同身上散发这光芒,享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你的皇爷爷对你也是格外的疼爱!】

        【你的爷爷,是大明的开国皇帝,虽然皇爷爷对于过分溺爱,可你的父亲却对你极其严苛!】

        看到这里,朱元璋有些不淡定了。

        咋自己疼爱孙子还有错了?

        过分溺爱是不是太夸张了点啊?

        咱觉得没啥问题啊!

        常言都说隔辈亲,他这个当爷爷的不对孙子好,谁来对他好?

        指望老九么?

        没看到老九对他儿子多严苛么?

        不行,溺爱就溺爱吧,咱就是要宠着孙子,爱咋咋地!

        【你父亲要求你熟络诗书,你5岁起就已经识得千字!六岁起就已经熟背唐宋数百多首诗!】

        【可你渐渐发现,这种待遇,只有你拥有,你父亲对你的其他弟弟,就宽松许多!】

        看着幼小的朱匣秋满脸的不忿,觉得朱栎这个当爹的偏心,朱元璋不由笑骂了一句。

        你这小崽子!

        你爹那是为了你好啊!

        他是在把你当成咱大明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啊!

        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你爹的良苦用心了!

        千万不要怪你爹!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决定了,日后对于小孙子的教19育,一定要好好的引导,至少要让他们父子和睦一些才行。

        【在你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板着脸,眼神无比锐利,让人无法直视,同时又威猛无敌,是公认的大明第一战神!】

        【七岁的时候,你被送入了军校,这是一个只有皇家子弟,还有全国各地的武状元才能进来的军校!】

        【而这个时候,你的战神父亲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第二位皇帝,仁诚皇帝。你的爷爷朱元璋早就已经退到了幕后,当起了太上皇。】

        【对于这么早就把你送入军校,一贯以来对你疼爱有加的皇爷爷肯定是不赞成的。但是你父亲却坚持把你送了进去,你皇爷爷也没辙了。】

        七岁怎么就进军校了?

        朱元璋看到这里,不由皱起了眉头。

        老九这个臭小子,居然还把自己给说服了?

        不行,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接受那些军事训练,万一给咱孙子练坏了怎么办?

        【在这里,你碰到了比你大的兄长,朱高煦是这校园里的小霸王,不过他也已经到了被封王的年纪!】

        【你看着朱高煦被封去了漠北区域,在军校这段时间,你开始学习兵法,还有各种排兵布阵!】

        【这里的老师,都是皇爷爷那一辈打仗活下来的淮西勋贵,对你们也是极其严苛,尤其是你,父皇交代过,对你要严格要求!】

        看到这里,朱元璋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朱栎提早把这小子送进军校,并不是参加军事训练,而是学那些理论知识去的。

        这多少也让他放心了一些。

        如果是这样,他还真没理由阻止了。

        【九岁的时候,你的皇爷爷病逝,那个从小就极其疼爱你的爷爷静静的躺在棺椁中!】

        【大明的太上皇去世,仁诚皇帝要求全国百姓戴孝默哀】

        得,心塞的时刻再次到来。

        原来是每次模拟都要看一遍老大朱标是怎么没的。

        现在看样子是每次都的看一次自己是咋没得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是又无奈,又好笑。

        不过他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惶恐。

        能活到八十一岁,他已经很知足了!

        【你10岁后,开始要进行军训!和同辈比起来,你这都算是晚的,也或许是你的身份原因!因为你是仁诚皇帝的长子,未来的太子!】

        【比起你的其他兄弟,他们8岁开始就已经舞刀弄枪了!这是一种从小就打下的武学基础!】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满脸欣慰。

        因为这个孙子,不光能文,而且能武。

        看的出来,这小子的确是遗传了朱栎的练武天赋,这一身功夫小小年纪就已经初见端倪,未来也绝不会比朱栎这个老子差多少!

        【仁诚十年,你年满15岁,父皇为你寻了一门亲事,你娶了破逆军十一将中的刘奇的女儿刘非儿!】

        【可关键是,这是一个比你还大3岁多的大姐姐,按理说,女儿都是16岁就出嫁,她十八岁才出嫁,是因为在你们还小的时候,父皇就已经和刘将军定下的娃娃亲!】

        看到大孙子已经大婚,而且娶的还是破逆军名将的女儿之后,朱元璋也是老怀欣慰。

        女孩子大三岁也没什么不好的,人家也是为了你苦苦等了三年,要不然早该嫁人了。

        年纪大几岁,稳着点,还会疼人啊!

        这小子好福气!

        【从此,你有了自己的家庭,在你16岁从军校毕业出来的时候,父皇册封了你为监国太子!】

        【众多的皇子,都还在军校中,父皇的要求,是要他们能文能武,上马打仗,下马治国,这是老朱家定下的规矩,不能从军校顺利毕业的皇子,是不会被封王的!】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连连点头。

        看样子分封的规矩,在朱栎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完善。

        皇家子嗣,但凡无法通过军校毕业的,都不能封王就藩。

        而且这时候的藩位已经不是世袭了,已经改为了能者居之。

        也就是说儿子想要顶替老子的位置,就必须要通过军校的考核才行,否则就只能换人!

        这样的做法多少有些严苛,但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这或许是解决藩王尾大不掉的最好办法。

        否则大明疆土这么大,只要是皇子皇孙都分封,也分不过来啊!

        朱栎即便再能打,他又能打下多少?

        总有分完的时候。

        【有一天,父皇突然问你,觉得大明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你的回答是,大明国富民强,城池富庶,百姓们安居乐业!你的话还没有说完,父皇就打断了你的话!】

        【父皇告诉你,大明当下的太平,都来之不易,你作为太子,生在的时代不一样!】

        【父皇告诉你,曾经的北方,每一次异族南下,北方之地都血流奔泻,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