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第(1/2)页

章君陶有车,拿了车钥匙和褚宇一起去停车场。

        褚宇暂时没买车,但褚宇有驾照且知道方小萍家庭地址,对金禾县路更熟悉,负责开车。

        家长不让学生上初中,属于违法行为。

        小学和初中都算义务制教育,学生必须要上学。任何家长、学校不让孩子念书的行为,都属违法行为。他们不管如何都要了解清楚情况,让方小萍能够成功上初中。

        褚宇插了钥匙,将车开出学校。两人在路上交流信息。

        “学生名字叫什么?”

        “方小萍。方正的方,浮萍的萍。”

        章君陶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问赵简要了□□。她看完几乎没什么内容的资料后问褚宇:“你和我说一下方小萍是什么情况。”

        他和章君陶说起没来报到的学生:“我对方小萍知道的也不多,基本上听班里的学生说。金禾县农村计划生育和城里不一样,2000年开放了二胎,所以方小萍并不是独生女。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上小学,弟弟才出生没多久。弟弟同母异父。”

        章君陶听到三个孩子,听到同母异父,微愣一下。

        褚宇似乎完全没有认为一家三个小孩有点多。他注意到副驾驶的视线,下意识偏过一定角度。

        章君陶将视线收回,脑袋正对车前方,看着窗外略显空荡的街道:“他家的家长是什么情况?”

        褚宇:“她爸爸在外面打工,常年不回来。他爸妈在他妈生完妹妹后离婚了。弟弟是她妈再婚后生的。以前算半留守儿童。现在好点。”

        家庭情况听上去只是寥寥几句。事实上这里的各种变故对于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每一件事都是天大的事。

        褚宇知道章君陶问他这些事的原因,解释着方小萍情况:“当初他们村书记带他们村一起搬出来,全村人种起了甜橘柚。这在我们本地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脱贫项目。他们家就靠她妈妈种。这几年收成都还行。但这对于他们家三个小孩来说还是有点拮据。她这次来上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家离学校太远了。”

        章君陶怔了下:“太远了?第七中学招收的学生都是这几个村子的学生。同村人能一起上下学,路程都一样。”

        “按照原先是路程一样。”褚宇透过反光镜想看一眼章君陶。

        可惜章校长的车反光镜只用来看车后方行车,完全没有办法看到副驾驶。

        他心想:果然是埋头读书的学霸,哪怕在金禾县工作三年,依旧对金禾县刚脱贫村子各种情况缺乏更详细的了解。

        褚宇从学生只言片语里大致推测出情况:“他妈妈再婚应该没领证。这样导致她妈的户口还在村子里,上中学也自然被安排到第七中学。但其实他们一家人已经搬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住了。方小萍想和以前同学上一个初中,但她家里人不同意。”

        “他们那个村子距离第七中学很远。她想要来上学,要自己走,到最近能开往第七中学的公交车站点需要走20分钟。坐公交需要半小时。也就是说她上下学单程要将近50分钟。”

        章君陶在脑子里画了一下地图。大概明白了。七中属于新建学校,地理位置当然是选在靠近几个村,但地皮又不会特别贵的地方。这种地方通常不可能在县中心。

        而方小萍这回搬的村子,好巧不巧在金禾县另一头,距离远。半小时的公交车几乎贯穿半个金禾县。

        章君陶想也知道方小萍家长想法。

        她算着:“每天上下学坐公交车也是一笔开销。出来一趟一块,回来一趟一块,这还是学生已经打了折扣。一个月三十,还要走20分钟。早上还好,傍晚要是天黑得早,走20分钟让家长没法放心。”

        这种情况搬家后距离极远的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就近入学。她虽然换了地方住,但家长没领证,户口没迁移,等同于附近的学校没有准备接收她。

        章君陶听完褚宇说的,发现里面细节上有缺失:“所以她家长不同意她来第七中学。但她也没把户口问题处理好,也没把换学校的事办了?还是说她家长其实处理好了,只是觉得没有必要通知我们学校,不过来报到就行了。”

        如果是后者,方小萍是有初中可念的。

        褚宇:“具体不太清楚。不排除家长觉得太过麻烦,干脆就不办入学了。对于很多村子里的人来说,如果一辈子就打算在金禾县的话,初中读完足够。因为有一部分村里人会觉得孩子长大了就是帮自己继续干活。这个书读了也能干,不读也能干。都是经验活,他们这些家长学历很多才小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