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外汇

第(1/2)页

石支书看着他们村的两个队长,大发感慨:“还是你们想的透彻,分开的队又合了起来♀才两年的时间,都有办工厂的资本了′他的几个队,连扯电的钱都没有。

        村里更是一分钱都没有,就四个社办老师,工资都得靠上学的孩子自己兑—了不给老师兑工资,好些人家连学都不让孩子上了≯村二千多人,上学的孩子都没有韩屯多。”

        石支书说的孩子上学的事情,不止是他们一个村,而是普遍现象〉行了生产责任制,人们的生活富运,可孩子失学的反而多了,关键原因就是民办教师的工资问题。

        各村办小学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从村里集体收入中支取〉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村里没了收入,就让上学的孩子兑。

        每个学生一年得二三十元钱,得卖百十斤麦子,人们舍不得,上学的辍学,适龄的根本不让上。

        初中和高中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教师基本上都是正式编制,国家发放工资。

        大岳庄的耕地很少,都在村北,全村二千多人,耕地不到千亩,人均四分田。

        不过高高低低的山头挺多,一眼望不到边,全都栽满了慎,嫩绿的啥刚刚展开,一片生机。

        岳书记给大伙介绍:“不光是我们村,这附近的几个公社都以植渗蚕为主,养的蚕全部交到我们村工厂里,收入比种田高多了。

        你们还得去别的村参观,看过就知道了。别的地方俺不知道,俺们公社一半以上的村庄,都没分地,还和原来一样。”

        大岳庄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组,总共不到百人,大部分是妇女劳力,她们主要从事采渗蚕。

        大岳庄的麦场旁边,盖了一大溜高大的房子,里面放着各种大型的农机具。

        令悠悠震撼的是,竟然有一台高大的联合收割机±书记自豪的说:“这是苏联老大哥支援我们的,就这一台机子,我们村接近千亩的小麦,两三天就能收割完。

        这联合的收割机直接出麦粒,拉到麦场晒两天就能入库。俺村里千亩农田就十多个劳力种,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蔬菜大棚里。

        这十个温室大棚可真费事,不过收入也高。吃道:一亩园十亩田,俺们这温室大棚,可以说一亩抵百亩。

        不是俺吹,冬季的黄瓜西红柿,每斤五毛钱,一个大棚能收五千多斤,一个冬季,就能收入二三千元。俺们还不用出去卖菜,都是蔬菜公司派车来拉。

        依俺说,办丝绸厂你们不会,建蔬菜大棚倒是不难°们要是想学,可以派人来,在这干上半年,啥都学会了。

        说实话,俺们村里缺劳力,来人管吃管住,每个月135元的临时工工资。来去自由,俺们可没有三年出师的讲究。”

        石支书笑着回答:“谢谢岳书记您的好意,韩屯村就有温室大棚,俺们可以去他们村学习,离家近方便。”

        岳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