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开工热情高

第(1/2)页

李保国现在的生意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自打玉玉把判服买进京都,其他的服饰也跟着进京,他在京都渐渐打开了局面。

        各种服装和小商品又从京都流向全国,他在京都就是个批发商,没有零售的门市和摊子。

        现在,李保国每个月服装的销售量达到了百万件,一件衣服挣一元钱,就是一百万商品每个月二十万袋,玉玉现在已经自称为:“百万富姐”了。

        李保国是这样和姥姥说的:“姐啊,京都的水深,您兄弟我胆子小,别看我在临水算一号人物,进了京屁都不是。

        姐,兄弟我心里明白,要不是您的这些货物,京都的市场我根本进不去≤再京都站住脚,不是兄弟我本事大,是姐姐您的货物好。”

        大花的涤纶连衣裙在京都畅销,比判服都火◇收以前,姥姥给了他二十万件,已经脱销了。

        6月14日,姥姥又给了他十万件,他接着又下了二十万件的订单。

        在京都畅销的还有七五年的人造棉短袖衬衣和碎花连衣裙,这两样衣服是以低廉的价格取胜。

        韩屯村的人,经济账算的可明白了♀食厂每个月150元的工资,服装厂100元。够买多少斤麦子啊,现在100元能买300多斤麦子。

        俩月的工资买的麦子,够一个壮劳力吃一年的≠说了,做衣服比下地劳动轻快还干净,风吹不着雨打不着。

        现在啊,韩屯村的人,对种地没那么执着了,再也没人提种高粱的事了。不过村里每年都会在瓜地的周围,塘子坑的边上,插空种些高粱。

        收成居然也不错,每人能分50多斤的高粱,足够大伙吃的杂面的。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对土地情有独钟,一刻也不舍得闲着∝别是塘子坑归村里管理后,他们把露出水面的土地,随时种上合适的农作物。

        韩屯村因为他们,各种小杂粮比原来还丰富♀些老人看到年轻人在工厂挣了大钱。地里有了活计,也不攀着年轻人干了,主动的下地找活干,把种地当成了自己的职责。

        老年妇女则主动叼了家务活,没人再等着让儿媳妇伺候,服装厂现在基本上是4个小时能挣150元钱,儿媳干半天,比她们干2天挣的都多。

        现在的韩屯村,男女老少都是积极的心态,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整天忙的不可开交。村里的大街上,除了七岁以下的学前孩子,平时根本看不见人。

        人们忙起来,打架闹乱子的也少了,就连“小老妈妈”婆媳也不呛呛了□兰芝的说法就是:“有那争竟的时间,还不如多挣俩钱那。”

        大伙听了就笑:“兰芝,你这是忙的连吵架的功夫都没有了。”

        由于她们两口子年轻,加上他俩的脾气好,虽然辈份长,可是大伙也没人“爷爷、奶奶”的喊他们。村里人不论老少,都喊他俩“高高三”、兰芝。

        各村的服装厂开工的都早,麦收期间,就退10天工∴的村庄也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