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发工资

第(1/2)页

其实开拖拉机不一定比自行车快,不过由于是夜里,拖拉机有大灯,路上看得清楚。

        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到夜里十一点钟,电影终于放完了。大家伙看得意犹未尽,都要求明天接着放。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听放映员说,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放映三次,最后的一个村看到夜里一点多。

        文革的十年里,八部样板戏人们看得倒背如流,战争片也就那几个。《朝阳沟》给人们贫瘠的文化生活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临水本来就位于鲁豫边界处,县里就有豫剧团∧革以前,民间有十几个豫剧团,不过文革期间都解散了。

        随着电影《朝阳沟》的放映,县里的豫剧团开始排练《朝阳沟》,原来民间解散的豫剧团也重新组建,老戏不敢唱,大家都排练《朝阳沟》。

        派了就得演,十几个临时组成的豫剧班子,成了热门。各村都请他们去演出,演一场五十元钱,一般都是村里出钱管饭。

        春闲春闲,地里的活计不多,一个村请了豫剧班子演出,附近几个村里的人都来看。

        相邻的村庄一般都请不同的豫剧班子,大家一边看着,一边做比较n个银环长的好,那个栓宝唱的好,那个丈母娘厉害。

        到了后来,大伙基本上都会唱两句《朝阳沟》里的唱词,唱的最多的就是:“咱俩个在学宣整三年”。

        援朝舅舅中午回来了一趟,和舅姥爷大舅爷三在屋里嘀咕了好长的时间,吃了午饭就回去了。

        又过了五天,服装厂的加工量稳定下来,平均每人一天能做十套衣服,一套衣服加工费070元,除去009元的钉扣子钱,还剩061元,队里留下一半,人均每天收入305元。

        不过,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大家的收入差别就大了,干活又快又好的,每天挣5元多,干活慢的,一天也能挣2元钱。

        大伙那个高兴啊,跟着问大舅妈,“红英,你没算错吧,真的能挣这么多。”

        大舅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可不是俺算的,是韩道伟和韩道存俩人算出来的,你们要是不相信,就去问他们去。”

        大伙又的了,接着问:“红英,你问了吗,真的给咱们发这么多,肉联厂的工人,又累有脏,一个月才72元,咱这多的可合到160多元了。就是少的,一个月也挣60多。”

        大舅妈也不确定,“俺得给你们问问去。”

        这确实是个问题,舅姥爷他们又把援朝舅舅叫回家‘朝舅舅听了,对他们说:“这还不好说,你们给肉联厂的工人提工资啊。国家的工厂里,年后都提高了奖金,有的厂子,奖金比工资高几倍,听说最高的每个月都发到一百多了。”

        韩道伟说:“他们才一百多,咱村的服装厂,干得快的一个月能挣160多元。就因为这俺们才做了难,总不能又脏又累的肉联厂工人,比她们妇女少挣吧—是比她们多了,这一个月得发多少才算合适?”

        援朝舅舅说:“服装厂里挣160元的也就那几个人,平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