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第(1/2)页

黎海川弓腰驼背地坐在椅子上,  意图把自己缩成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不过他到底是个三十几的男人,再怎么缩,也是那么一大个块头杵在那儿。

        好在那店员似乎和大爷挺熟悉的,  打趣几句,就把大爷哄得开开心心的点肉菜去了。

        紧接着,  排在大爷后面的几个客人,也只好改变自己的目标,纷纷点了其他的菜肴。

        黎海川后脊背一直缩紧,不知道怎么的,  他觉得那几人路过他背后,  都要盯他一眼。

        不过,经历了刚刚这一遭,这笋还没上呢,他就觉得自己已经吃到美味了——主要是占到了一个大便宜。

        黎海川期待着等了会,  不一会,菜就上来了。

        “您的餐点,  慢用。”

        把菜端上来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男服务员,  黎海川模糊觉得有点眼熟。

        可能是大众脸吧。

        毕竟他看世界上的帅哥感觉都一个样。

        黎海川道了声谢,把目光挪到眼前的餐盘上。

        面前的套餐里只摆着一碟雪菜炒冬笋,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还有一杯清茶,上面漂浮着两片嫩黄色的菊花叶。

        笋片细白薄嫩,  瞧起来脆生生的,  层层堆叠在浅口青瓷盘上。雪菜经过腌制,  呈晶莹剔透的黄绿色,  星星点点散落在盘中,  一盘菜肴色泽鲜嫩,  只一看,便觉得清风拂面。

        黎海川缓缓地眨了眨眼睛。

        他知道,笋是一种娇贵的食物,嫩笋被打下来以后,若不及时处理,口感便会很快变化。人们为了贮存美味,经常会将鲜笋制成笋干。虽说笋干会呈现不同于鲜笋的风味,但对于黎海川来说,他更爱鲜笋。

        那脆嫩的口感,独特的清香,应季的鲜美,是只有发达的物流才能提供的美味。

        眼前的笋,瞧着就很鲜。

        雪菜炒冬笋的做法并不难,几乎可以说是家常,但装在盘里的菜肴实在赏心悦目,黎海川拿起瓷筷,仔细地夹起一片冬笋。

        琉璃灯投下带着微黄的暖光,半空中,细白的笋片莹润透亮,依稀被暖黄的光晕笼罩着,笋片是斜切的,切面被未生成的竹节隔成细细的小格,光线便从小格洒落下来。

        黎海川眼瞳一缩。

        作为编导人的直觉,让他知道……

        对,就是这个镜头,拍出来,一定是能放进节目精粹选集的镜头!

        就这么看了会。

        黎海川揉了揉因为迎光感到疲惫的眼睛,回过神,把笋片吃进了嘴里。

        他已经对鲜笋的美味有了预估,毕竟他自己随手一炒的冬笋,滋味都可以称得上不错,然而,当笋片入口的时候,黎海川还是震惊了。

        鲜笋在齿间被折断的同时,细碎的响声直抵耳膜,仿佛诉说着它的鲜嫩脆爽,自然赋予的清香溢满口腔。

        零星的雪菜丁咸鲜清香,风味浓郁,搭配着鲜笋的脆爽,一种关于“鲜”的极致体验,被深深地刻入脑海。

        远远的,耳旁似乎传来一声悠长的低沉钟响,大雪封山,洁白的雪地中,生命似乎已经绝迹,唯独剩下雪里蕻青翠的一点,寒风中,碧绿的叶片上还压着细小的冰晶。

        同一时刻,山笋在土地里安静地吸收着养分,等待着和远方的食材组成美味。

        回过神。

        眼前,还是热闹红火的小店,身旁的食客专注地品尝着美味,偶尔发出细碎的交谈声。

        黎海川一口一口地吃着,动作不快,却极其专注。在品尝的同时,他因为工作焦躁多日的心,仿佛也渐渐沉静下来。

        吃净碗底最后一颗饭粒,黎海川满足地摸了摸肚皮,他扫视店内,食客们品尝美味的表情惊喜、专注,又蕴含着饱足和快乐,这热闹红火的氛围,和他愁云惨淡的摄制组,简直天差地别。

        一个念头,突然在心底浮出。

        他作为节目的编导,其实是有决定权的,只是接手工作的这几期,他都一直沿用着过去的老套路。

        但,这老套路就不能稍微改一改吗?

        ……

        姜瓷将最后一批食客的菜肴供应完毕后,擦了擦手,正准备歇下来,在外边迎客的何明灿突然兴致匆匆地跑进来。

        何明灿:“老板,有人找!”

        姜瓷眨眨眼,走出后厨,看到外头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杵在柜台前。

        “姜老板,您好。我是黎海川,a市电视台的一位编导,这是我的名片。”黎海川简单介绍了下自己。

        姜瓷接过名牌,客气地点了点头,在黎海川的诉说中,她大概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姜瓷纳闷地看着名片:“寻味a市?综艺?”

        “其实,和现在的综艺也不太一样,就是咱们地方台的一个保留节目。”黎海川笑笑,解释说,“在过去,我们每期会推一道菜,请a市的不同的名店师傅们做一做。不过,不是竞争性质的,就是大家相互品尝,友好交流,再宣传宣传咱们的饮食文化。”

        姜瓷对这个节目没有印象,但一旁,正在擦桌子的王嘉年耳朵一动,把脑袋挪了过来。

        “黎导?这节目之前不是梁导在做吗,换人了?”

        黎海川看了眼他,这时候再次觉得这位帅哥眼熟了,不过还是没认出他是谁。

        王嘉年主动道:“我是王鹤昌的儿子,你们节目请过好几次王品楼的师傅。”

        黎海川反应过来,满脸惊讶,他也没问王嘉年为什么会在这,只是不好意思道:“梁导做别的节目去了,现在是我负责这个。”

        他们这节目,要是按电视台批下来的资金,还真不一定期期都能请到名厨,不过都是a市的,各个大店也会卖他们面子,是以请嘉宾这方面,一直还是比较顺畅的。

        王嘉年“哦”了声,对姜瓷道:“老板,去呗,一般他们拍个半天就结束了,也不耽误事。你不是还想宣传宣传吗,聊胜于无。”

        黎海川旁边听着,汗了一下。

        聊胜于无,这话说的。

        姜瓷倒是乐呵呵的,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

        雪菜炒冬笋,在小饭馆里一炮而红了。

        两种素菜凭借极致的鲜味,生生从一片肉食中杀出一道血路,再加上当今人们对于健康饮食也注重起来,是以大部分客人,最近都喜欢点上一盘素菜刮刮油。

        姜瓷在市场上跑了两个上午,终于定下一个较为稳定的冬笋供应商,保证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店里能吃到新鲜脆嫩,质量过硬的冬笋。

        与此同时,发财树在经历了清理根系,通风换盆等处理后,终于重新支棱起来,肥壮的叶片青翠欲滴,散发出胖胖的生机。

        姜瓷伺候好发财树,满意地给它拍了张照,发给花店老板表示感谢,然后溜达到后厨洗了洗手。

        厨房里,高汤已经“咕嘟咕嘟”地吊了起来,在角落的金属桶里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香气。梁卉把桂花米糕排好,一笼一笼地叠进蒸笼,林武大力地揉着面,承担了大部分面食准备工作,何明灿则在关注着酱大骨炖煮的同时,负责好鲜笋、雪菜和其他原料的准备。

        而王嘉年操心的……可就太多了。

        姜瓷加入了他们,动作如风地包起了小笼包子,包了一会,心思突然有点活络。

        她征求意见道:“你们看,咱们店现在名气也上来了,外头食客排的队也长了,要不开个分店?装个包厢什么的。”

        梁卉一听,乐呵呵道:“真的吗?老板,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从你开店的头一天起啊,我就知道这店不一般。”

        林武也憨憨笑道:“好啊,我也觉得现在店里挤,要是能换个大点的地方,我也好施展施展。”

        “你还施展。”何明灿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实在是,林武揉面时的胳膊肘老容易杵到他身上。

        姜瓷一听,心定了下来,几乎就要拍板决定。

        然而,王嘉年幽幽道:“分店?那你在哪一边?”

        王嘉年:“你是要管你现在这个小馆子呢,还是要去大馆子压场。一个馆子你总得有个大师傅压吧。”

        姜瓷犹豫了一下,盯着他。

        王嘉年:“别看我啊,我比较会做洋菜,你这些,我还真不敢保证能还原出你的味道。”

        王嘉年继续撺掇道:“你教教我呗,你教会了我,我帮你带徒弟,然后你再去开店,两全其美。”

        姜瓷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我教了你,你再教别人,那得猴年马月。我不干脆自己教。”

        王嘉年:“……”

        姜瓷继续包着包子,一边在脑海里找思路。

        王嘉年看着她,正色道:“我说正经的,你现在在安徐路这个店啊,难做大,毕竟空间就这么有限,你楼上也没别的层了,上下两层不可能打通,根本装修不了包厢。”

        王嘉年:“你要是想做大,我的建议是直接迁到市里的好地段,再多招几个员工,搞个至少几百平的场地,阔绰,又好施展。”

        姜瓷一听,心动了:“得多少租金啊。”

        王嘉年抬起手,比划了一个数字。

        姜瓷:“……”

        姜瓷:“算了,今天东西准备好了没有,都先干活吧。”

        姜瓷悲伤地包着包子,只觉得今天捏的褶子都没平常可爱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