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挑衅

第(1/2)页

谁都没有想到王恪的一篇小短文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其实除了找机会击败王恪——正面一对一击败他不可能,自己的球队击败他的球队还是有可能的——另外一个促使欧洲选手来到联赛当中的原因则是他们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联赛,居然能培养出王恪这种变态。

        面对蜂拥而至的各国高手,各俱乐部的老板欣喜若狂,毫不吝啬的开始抢人,更有名气的选手意味着更多的门票收入,更好的成绩意味着更多的股份,相比而言,一年每人几百万的工资支出根本算不了什么。

        CSA老板们的财大气粗也把一种欧洲来的球员镇住了,纷纷选择了签.约。反正从欧洲出发去打比赛和从中国出发也没什么区别,一年只要多打三十场比赛,输赢不论就可以拿到几百万人民币,这样的好事是他们从未想过的。

        老板们的奸诈在这一刻展露无遗,这些欧洲球员所签的合同最短也是三年的,就算临时后悔,也必须得打满期限才行。

        三年并不长,欧洲球员的想法和国内的球员不同,他们甚至愿意签更长时间,就好像他们更愿意加入一支弱旅一样,能够给球队带来越大的改变,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也自觉更对得起到手的丰厚薪水。

        王恪这次的新政最大胆之处就在于他彻底抛开了外援这一说法,对所有的球员一视同仁,人数不做限制,不过俱乐部抢人可以,但是不能因此抛弃原有的签.约球员,换句话说,你觉得自己有钱,那你可以把俱乐部所有的球员全换成欧洲选手,但是有一点,之前的所有合同必须继续履行,而且不许提前解约。

        虽然这些球员的薪水并不多,但是王恪的这一规定还是让所有球队怨声载道,基本上每家俱乐部都在新签的球员身上拿出了上千万,这时候就觉得苍蝇也是肉,白养着几名球员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个规定同时也避免了有些俱乐部无限制的抢人,一些水平稍差的球员还是获得了在联赛中生存的机会,可是最弱的那一批就面临着合同结束后失业的危机。

        大量新鲜血液注入,大手笔吸引了举国关注,联赛可谓欣欣向荣,甚至外国的网络媒体也开始考虑向联盟购买转播权,可是也有忧国忧民的人士认为,王恪的做法近乎杀鸡取卵,发展了联赛,对本国的斯诺克进步却是不利的。

        对此,王恪的回应只有一个字,等。

        秋水是唯一一个没有引入欧洲球员的俱乐部,他们自己没有向球员提出邀约是一回事,这波球员来国内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得到更多的同他交手的机会,自然不会和他往一起凑。

        等到引援风暴慢慢平息,人们忽然发现秋水的实力不但已经不再是联赛顶尖,从账面上看,更有可能变成了落后阶层,不过一想王恪这尊大神还站在后面,大家又都释然了。

        即便每个俱乐部都加入了两到三名欧洲选手,但是王恪对联赛来说依然是个BUG般的存在,要想让联赛的竞争性提升,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让他回来。

        这是每一个俱乐部老板共同的想法,可惜他们手下新加入的大牌却不这么认为,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对联赛还没用归属感的缘故,如果联赛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想法或许就会发生改变。

        每个赛季初期比赛较少的情况为各家俱乐部的引援提供了时间,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无限制的,王恪的联盟办公室发出通知,截止日期是明年的一月一日,要想快速提高俱乐部的实力,还是得抓紧时间才行。

        只是到时候愿意自己来的人都已经来了,还想引援,就得自己去找人。王恪能做的也只是为欧洲球员来华打球开一个头,具体如何操作,还得各家俱乐部自行斟酌。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王恪就有了一种独立于众人之外的超然,偏偏没有人觉得奇怪,好像他就应该高高在上一样。

        很快,人们就注意到,和别的俱乐部千方百计想要获得胜利不同,秋水居然将本赛季的重点放在了培养新人上面,每场比赛都会尽可能的安排新人先出场比赛,皇甫波、李壮、龙振宇、廖腾飞这些人能不出手甚至都不会出手,而几轮联赛下来,高居榜首的居然依然还是秋水。

        或许有排兵布阵的缘故,但是皇甫波他们实力之强也是让人为之眼前一亮,他们不参加国际赛事,没有比较,自然看不出来他们的实力究竟到了哪个层次,等到他们和欧洲选手真的打过了,人们才发现,以这几个人的实力完全可以稳稳排进世界百强,甚至还可能更高。

        不止秋水四将,白帝的宋长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