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岁月留香(三)

第(1/2)页

夜深人静的城关建筑工地,被重重地黑幕覆盖着,浑身疲惫的高加林,躺在简易床上,除吸烟外,他还能干什么呢?望着头顶那飘飘而上不成规则的烟圈在昏暗的烛光里缭绕。
  深沉的夜晚,雷电过后,大地一片寂寞,而县城却是另一番景象。此时此刻的高加林他能够感受到县城里面的人们,正嗑着瓜子,笑咧咧地坐在电视机前,忘情地观看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而能让他产生共鸣的是他的耳边同时回荡着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那激情昂扬的旋律。
  生活教育了加林,给人家干活,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管,看人家的脸。在工地上干起活来是不得偷闲的,一个人有时当几个人用,有时就干的不停点点,白天除过下雨停工看点书,还要注意工地排水,晚上有时有时间,可人又困的不行,身躯像散了架的,
  现在辗转在咯吱咯吱床板上的高加林,似睁非睁的眼睛借着微弱的烛光,毫无目的地转动着疲惫的瞳孔,刺激神经的是屋角被雨水冲刷的道道痕迹及毛砖墙上的霉斑,还有那窗棂上发黑发黄的破塑料纸。这房间就和一所土地庙差不多,虽说还能看书写字,可它还是无法与县委那窗明几净的办公室相比,环境的恶劣使精神失落的高加林不断地在回味着德顺爷爷唱过的一段戏文:
  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
  我好比弹打雁失群飞散,
  我好比离山虎落在平川……
  加林回顾着人生,梳理着往事,灵魂深处在透析着,因为目前他之所以这么的狼狈,是因为人生中认识了一个不该认识的人,这个人就是黄雅萍。
  高加林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那是一九七六年夏天,在一次学农劳动中,班主任贾如斌老师让他把黄雅萍送回家的情景。本来贾老师让黄雅萍提前半个小时回家,但雅萍却非常固执,怎么也要坚持和同学们一起把活干完。劳动结束以后,贾老师安排加林护送黄雅萍回家,在送黄雅萍的时候,贾老师一再叮咛加林,一定要把雅萍同学送回到家。
  在回家的路上,雅萍走在前面,加林跟在后面,两人保持十几米距离,雅萍慢悠悠地走着,一会儿,弯下腰摘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折一枝树枝,唱唱歌歌一边走一边甩。有时竟倒着走路。看着快要下山的太阳,加林急了。他一阵狂飙赶在了雅萍的前面,他大步流星地往前走着,雅萍在后紧脚跟着,就是赶不上加林,雅萍气喘吁吁,她索性学着农村的女社员,把左脚鞋一脱,往硷畔上一放,坐在上面,把左脚搭在右脚上,望着远去的加林,心想看你还能走到联合国去。雅萍这时抬头望着夜幕下的天空,吟起了《理想之歌》:
  这里就是我们理想种子扎根的土壤,
  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