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再回延安(五)

第(1/2)页

中午,三名知青在王建平家里吃了一顿饭,除一大盘羊肉外,其余饭菜都是知青的家常便饭。
  下午,王建平、高明楼坐着一辆小面包车和三位知青去新貌砖厂看望知青的学农老师德顺老汉。
  知青刚下乡那几年,对农作物认识不全,对牲口叫不出名字,闹了许多笑话,有的女知青把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男知青把旱烟当莴苣吃。高明楼便让德顺老汉带着知青们干活,教他们做务庄稼,吆头谷(牲口),赶大车,雨天给知青忆苦思甜。一半年后,知青啥活都会干了。
  车里三位知青幸福地回忆着往事,这时龚丹问道,“有一首歌大家还记着吗?”“什么歌呀?”“就是《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好长时间没唱了,不知还会唱不会?”“龚丹你就起个头吧!”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一、二、三……”三个知青低声唱了起来……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那个赛朝霞。
  延安啊那个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漫天的那个朝霞,山坡上落哟。
  北京那个青年在延河畔上安下家,安下家。
  毛主席身边长成人,出发在天安门红旗下,
  接过革命的接力棒,红色土地上把根扎,
  就像当年的红小鬼,满面红光映朝霞。
  踏着前辈的脚步走,延安精神放光华。
  毛主席住过的窑前宣过誓,北京娃永远听党的话。
  南泥湾里育新人,不怕风吹和雨打,和贫下中农心连心。
  延河畔上把汗洒,双手建设新农村,要让山河美如画。
  山坡坡上开满哟那个山丹丹花,陕北那个处处有北京娃,沿着毛主席开辟的革命路哟,胸怀朝阳大步向前跨,胸怀朝阳大步向前跨!
  高明楼听着熟悉的旋律,眼前呈现的是知青和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歌声一毕,戴明便问王建平,“德顺老伯,怎么老了老了去了新貌窑场呢?”王建平笑了一下,“你还是问问我明楼叔吧!”“老书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高明楼哈哈一笑,便将承包砖厂的事宜及他和德顺老汉的特殊关系一五一十告诉给了知青。
  汽车很快地到了新貌砖厂,一行五人进了门房,德顺老汉从床上坐了起来,“你们可来买砖吧?”德顺老汉一句话把大家给逗笑了,“干大,他们又不修长城,买砖干啥呢?你快下来,看看谁来了。”德顺老汉慢慢地从炕上下来,把站在高明楼身边的人看了又看,除过平儿,那三位一个都不认识。
  德顺老汉很无奈地摇了摇头,高明楼招呼来人坐下以后,“干大老了,眼蜇了,辨不清了。来人莫怪!”龚丹哈哈一笑,“老伯,你怎么连徒弟娃都不认识了?你可教过我们吆头谷(牲口)赶车哟,你还记得‘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趴趴地响哎,哎咳咳依呀!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哎咳哟!’”“你们莫非是知青娃娃哟,你们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你们这一走恐怕有好十几年喀。”德顺老汉说着把右手伸出来翻了两番。“当年还不是您教我甩鞭子吆雀看谷。又给我们讲了牛马经,我现在还记着呢!你给我几个讲在市上怎样相牛:上观一张皮,下观四肢蹄,前观胸膛宽,后观屁股齐。你又指着具体牛对我们细说道,好耕牛体型高大,前高后低,前躯宽大,四肢粗壮有力,骨骼结实,牛体的前中后三部分肌肉发育匀称紧凑。公牛昂头挺胸,母牛头面清秀。眼睛明亮有神,毛发清洁光亮,鼻孔大,鼻径宽,湿润有汗。”龚丹很高兴地说着,“干大,娃娃们是从北京回来了,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