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开国帝后终

第(1/2)页

男子一袭青衣,垂手而立,过分瘦削的肩头有种清风朗月的羸弱。

        不高,也不壮,像个读书人。

        不偏,也不倚,仿若老僧入定。

        直至宜安出现,他方才拱手一揖:“公主殿下。”

        “和泉?”

        “是奴才。”男子抬头,露出一张过分白净秀气的脸。

        “你怎会在此?”

        “幸不辱命,狩成帝已死。”

        宜安身形微晃,带翻了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到手背上,顿时通红一片。

        甘蓝忙不迭上前,却有人比她更快。

        和泉有些心疼地拧了拧眉,将宜安的手捧在掌中,细细检查:“还好没破皮,疼吗?”

        此话一出,两人皆愣。

        记忆仿佛穿破时光的阻隔,又重新回到了那座历经兴衰荣辱的采薇宫。

        他是犯了错的小太监。

        她是冷宫里被人遗忘的公主。

        他们是玩伴,也是同盟。

        一个想当掌印公公,一个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耀公主。

        起初,他因被贬冷宫当差,心怀不满,动辄便欺负丽妃与宜安母女。

        宫里太监惯会捧高踩低,见风转舵。

        后来,他从假山上摔下来,不仅头破血流,还伤了脚,无法动弹。

        冷宫本就荒僻,鲜有人迹,他又无法自救,只能等死。

        就在和泉陷入绝望的时候,宜安出现了,像茫茫黑夜里照进的一束光,带来活命的希望。

        为了给他治脚伤,宜安把最喜欢的耳坠塞给了安公公,这才勉强说动对方请来太医为他诊治。

        和泉右小腿豁开一条大口,皮开肉绽。

        宜安每每为他换药之际,都会问上一遍:“疼吗?”

        若是从前,和泉这身娇皮子,早就呼天抢地,哭爹喊娘,可这次他没有。

        两年后,宜安公主凭借一曲《清平调》重获帝心,而和泉则化身细作被派往齐宫。

        宜安朝他摆手,“一点小伤,无碍。”

        和泉收手,替她重新斟茶。

        宜安接过,小口喝着,睫羽轻颤。

        和泉知道她想问什么,自顾自开口:“我在陛下饮用的茶水中加了噬骨散,虽然剂量不大,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少成多,总有爆发的那天……”

        出宫之前,为保万无一失,他趁狩成帝熟睡,用白绫将其缢死于梦中。

        宜安听罢,一时恍惚。

        元帝,狩成帝……历史在这里诡异地发生了重合。

        “你现在既已出宫,接下来有何打算?”

        “公主若不嫌弃,便留奴才贴身伺候大公子可好?”

        ……

        周历六年初春,狩成帝驾崩的消息震惊朝野。

        国无主,兵无帅,大周朝已是一盘散沙。

        而卫军已攻至秦郡,隔着一道关口,便是岌岌可危的湛都。

        仅仅过了半月,兵临城下。

        卫綦却并未急着进攻,而是下发《招降令》,并予对方三天考虑时间。

        左右二相召集文武百官于圣元殿共商大事。

        三天后,由左相魏由检出面呈递降书。

        卫綦遵守承诺,不杀百姓,不逐大臣,至此,周亡,而卫兴。

        后世评卫太祖——

        “戎马半生,天纵将才,然惊变起,而仁怀显,其过之城,不滥杀,不抢掠,遵圣慈之谕,行明主之事。”

        同年三月,卫綦拒登帝位,而战秦、赵,次年秋大获全胜,而天下一统。

        遂登基为帝,定都紫渊,改称西京。

        封其妻安氏为后,罢黜六宫。

        同日,立嫡长子献为储君,百年之后继承大统。

        至此,大卫朝固若金汤,中原地区在经历数百年战乱动荡后,迎来了第一个休养期。

        太祖在位三十七年,其治国之才震惊后世。

        《帝王本纪·卫太祖》有云:

        “太祖灭四国而统关中,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紫渊,驻海陵、成裕;北上灭周,辗转覆秦、赵。乃使关蒙北筑城墙,却匈奴七百余里……先并天下,后统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筑驰道而设九州十二郡……谴王匡、周恬凿堰挖渠,疏浚鸿沟……轻徭薄赋,与民休养……”

        刘宋名臣桑弘曾这般评价太祖——

        “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堪谓之,千古一帝也。

        除了政治方面的建树,太祖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