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高度

第(2/2)页

大手大脚的航天部门,也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用飞机将火箭送上高空发射,就是节约航天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箭体回收利用,这在虫灾之前简直不可想象,可如今却是再平常不过。

        旧火箭的回收利用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早在发现小行星群后不久就开始实施,如果当时的各国政府没有这样做,根本不可能在那段时间维持那样高的发射频率。

        火箭一直都是一次性消耗品,当时的各国政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没少出事故和意外。如今的火箭都是重新设计过的,使用的材料也是各国的最尖端成果,使得火箭的质量大幅度提升,令多次回收利用成为可能。

        多次回收肯定会出现质量问题,最终不可避免的酿成事故,不过还是那句话,对国家而言,个人的生死安危根本不值得关注。

        机箭分离一分多钟之后,第一级火箭成功将飞船送入外空轨道,与飞船分离后,火箭借助分离离生的力量缓缓坠入大气层,并将在不久之后坠入太平洋。

        飞船本身则在电磁引擎的驱动下向更高轨道变轨,飞船zhong的航天员不需要继续留在椅子上,他们纷纷离开座位,在狭窄的飞船里拥抱欢呼甚至到处乱飞,用各种方式发泄着心zhong的喜悦。

        至此,空天一号的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指挥zhong心一片掌声,所有人悬在半空的心一齐落下。

        霍强激动地大喊:“祝贺你们!”

        “为人民服务!”不知道谁特别大声地回了一句。

        指挥zhong心一角,白晓婷泪流满面,心zhong默默祝福远在太空的丈夫。

        大气层与低空轨道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分界线,而是大气层随着海拔的提升而更加稀薄,通常而言,海拔一百公里是航天与航空的分界线,这个高度上的空气密度是海平面的百万分之一。

        但空气稀薄不代表可以忽略,如果将卫星或者飞船放在这一高度,用不了多久,微弱的空气阻力就会把飞行器的速度降下来,接下来高高在上的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

        因而航天器的最低轨道都在海拔一百二十公里以上,这一高度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百的千万分之一。

        当然更高的高度同样不能避免微弱的大气阻力,例如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每个月大约降低四公里,所以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变轨提升高度。

        天宫的运行轨道接近海拔四百公里,那里目前有两位航天员常驻。几小时后,空天一号轨道高度与空间站平齐,飞船稳定轨道后,慢慢向天宫靠拢。

        飞行员出身的段志阳负责操纵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虽然在地面上进行过无数次模拟训练,可是真正操纵飞船对接还是头一次,好在段志阳的心理素质不错,始终令屏幕上的两个十字保持重合。

        飞船越靠越近,屏幕突然一颤,气闸包层重合在一起,锁止装置立刻锁死,将飞船和空间站紧紧连接在一起。

        ?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