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开设科考二

第(2/2)页

天时间里,大部分士子都因为连绵秋雨而呆在客栈中,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



        但也有不少考砸的考生,都知道自己入官已无望,反而放松下来,在京城附近游山玩水,好好游玩一番后,便打道回府。



        第五天一早,宫城四周附近,便挤满了数千名考生,因为关乎他们一生的金榜,就将在那里张贴,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贴榜之处,太学等地也要张贴。



        但是宫城这里,却是最先张榜之处,性急的考生们,都想在第一时间知道榜上的名单。



        朱雀门外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所有人都伸长脖子,踮脚张望,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来了!来了!”



        只见一队骑兵护卫着两名吏部的官员走出宫城大门,他们手上拿着金黄色的榜文,这就是大隋第一次录取的官员名单,数千士子顿时像滚水般的沸腾了,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又随即合拢上来,将张榜台围得水泄不通。



        一名官员走上高台,朗声宣布道:“大家伙安静,大隋十三年,科举考试完毕,现正式张榜,一共考中三千人,名单如下。”



        红榜刷地展开,两名官员将它稳稳地挂在榜台之上,有四十名士兵,在他们的左右护卫。



        在红榜展开的一瞬间,下面数千士子一起向前涌动,每个人的目光都无比饥渴地,盯住了榜文上的名字。



        红榜分上下两部分,上一部分是一甲前一百名,他们还要进行殿试应对,由隋文帝杨坚来确定他们,中一部分是二甲五百名,下一部分是三甲二千四百名,他们当中一甲有殿试的机会,二甲跟三甲没有。



        【各位书友大大,由于隋朝是没有科举一考试的,这是由十月新加的,不然的话,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机会能当官的。】



        名单上是县名加姓名,这是为了防止考生重名金榜一牟布,人群再次沸腾起来,焦急的叫喊声不绝,因为大家都看不见,其实站在第一排的人也看不清。



        张榜的官员摆摆手,他要宣布了,下面顿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张榜官员,就从一甲开始念起了。



        “荣阳县郑良、清河县崔应初、范阳县卢惟明、清河县崔秀英、太原王志、陵崔钦、琅琊县王翰生、兰陵姚顺、江宁县申祁武、简阳县张沁······”



        他又接着念二甲:,“洛阳县贺云、平江县李四男、万年县林潜俊、万年县林潜逸······”



        他们每念一个名字,下面便是一片惊喜的喊声、叹息声此起彼伏,当他念到虹县宋延寿时,左边一人尖叫一声:“我中了!我中了!······”



        一今年近四十岁的男子,哭喊着跳了起来,又软软倒地,晕厥过去,他旁边的朋友,拼命摇晃他,大喊道:“宋兄!宋兄!”



        等他慢慢醒来,顿时像疯了一样,又喊又蹦又跳的向外奔去,一边跑一边喊道:“我中了!娘子,我考中了!”



        旁人有人叹息,解释道:“宋兄当年入官无望,之后他去当了教书先生了,过了十五年,当今皇帝陛下开设科考,他才终于有机会,如今考中,那可是不容易啊!”



        其实不仅是这位宋兄,每一个考中之人都泪流满面,激动万分,在这么多人当中,能录取二甲,最后还能做官,这简直是人生的最大幸事。



        此刻的裴秀英正跟韩世谔二人,在清化坊的一家客栈中,裴秀英早上没有去看榜,而是在客栈中跟韩世谔一边喝酒,一边等待,秋雨绵绵,让人心中多了几分惘怅,两人坐在桌前喝酒。



        “裴掌柜,你不用担心什么,你是肯定能考中,我觉得你只是名次问题,我听我二伯说了,陛下一共给世家子弟,一千五百个名额。”



        裴秀英闻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看了一眼韩世谔,又笑道:“韩公子,我们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见面,现在陛下那么看重你,你现在的前途,可是一路光明···。”



        裴秀英也知道,裴家因为自己这些年的付出,也是仁慈的给了自己一个名额,在说他考完之后,便也知道自己没问题了,他挥得非常出色,,现在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进前十,如果能进前十,那么可是能到御史台做御史的。



        说完,裴秀英放下酒杯,微微一笑道:“韩公子,听说你去年,在江南也是立了大功的,何不跟我,好好聊聊···”



        就在这时,外面隐隐传来了一道声音:“公子!中了!中···”



        裴秀英跟韩世谔立刻站起身,裴秀英抬头望去,见来人正是自己的侍从裴东,那裴东刚近客栈大门,见楼梯上的二十余人的军士,也是吓了一跳,当他看到裴秀英的时候,又是神情喜道:“公子,你中了·····”



        裴秀英却是,轻轻一摆手道:“小东,不用着急,稳住情绪慢慢说···”



        裴东大呼了几口气,才道:“公子!你考中一甲第四名,请明天进宫参加殿试!”



        一片激烈的鼓掌声,在楼下响起,裴东慌忙掏出大把铜钱,撤向楼下的那些士子们。



        裴秀英的脸上,终于有一丝笑容,不错,一甲第四名,这是他的学识水平,虽然不是排名第一,但他也很满意了。



        ······



        中午时分中苏省,一名从事走向杨素所在地方,走了进来,躬身禀报:“启禀大人,吏部赵侍郎求见!”



        杨素刚拿起筷子正要吃饭,便点点头笑道:“让他进来吧!”



        赵明就匆匆走进杨素的朝房,却见他正在吃饭,不由一怔,连忙歉然道:“下官不知大人在用饭,多有打扰。”



        “没事,你坐下吧!我简单吃一点就好。”



        杨素这个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在朝廷上,做事讲究规矩,比如他现在吃午饭,只有一菜一汤一碗饭,非常简单,这倒不是他生活简朴,因为他若在家中吃午饭,至少是十个菜,但这里是朝房,大隋朝廷提供的午餐,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他若想吃十个菜,也没有人敢说他什么。



        但朝廷既然有规矩,他就不会违反,他也不是做给谁看,他如果连这点规矩都做不到,他还当什么仆射。



        杨素一边吃饭,一边对赵明笑道:“赵大人,令家的公子,十分的聪慧!我准备让他升个仪同···”



        “下官多谢大人夸赞,我家的那个孩子,多亏了大人了····”



        杨素看了看韩憎寿,也不会多说什么,便笑了笑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也是经历很多年的坚苦练习,他这些年来的刻苦练习,有了回报,那他也是情理之中的····”



        赵明又道:“下官代犬子,多谢大人····”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