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一百四十四章

第(1/2)页

此为防盗章,  1小时后恢复正常内容  忽陀听她这么说,没什么表情的面上露出一丝若有似无的笑容。然后将竹筒呈上,接过白浩,立于沈绥身旁。沈绥打开竹筒,倒出纸卷,铺开一看,上面用娟秀小隶写着一列字:

        沈绥面上笑容平添一分温暖,道:

        “忽陀,准备一下,明日巳时咱们要到春明门接二郎。”

        “喏。”忽陀躬身应允。

        就在二人对话时,屋内的颦娘抱着一张装满草药的竹箕出来,准备放到藤架下风干。听闻沈绥最后一句,  立刻喜道:

        “二郎要来了啊。”

        “是啊,明日午时前能入城。我和忽陀准备到时候去接。”

        “那好啊,我也一道去。我就担心她那身子骨,真是经不起折腾。”

        沈绥闻言一叹,  道:“这两日天气阴寒湿冷,  但愿她没有再犯病。”

        颦娘想了想,  忽的伸手抓住沈绥手腕,双指掐住她脉搏,这就强行号脉起来。沈绥苦笑,也不挣脱,  就任她号着。不多时,  颦娘沉吟道:

        “赤糸,  你葵水多长时间没来了?”

        沈绥面色登时通红,一时无语。忽陀急忙闪到一旁,假装自己不存在。

        “大约有一月半了。”沈绥牙缝里哼哼道。

        “内虚空耗,阳火过旺,你这不行,我得给你开一服药调理一下。”

        “最近嗓子怎么样,还有不舒服,或者干咳的现象吗?”颦娘又问。

        “尚好,不曾发干发痒。但高声喊话后,偶有裂痛。”沈绥老实答道。

        “再加一服润嗓药。”颦娘用药雷厉风行、不容置疑,沈绥只能苦笑,她最怕吃药了。

        给沈绥添了两剂药后,颦娘又伸手去摸沈绥的脸。沈绥身高比她高出许多,被迫低下头来。颦娘长有薄茧的手摸过她面部的骨骼和肌肤,又撩起她的右臂衣袖,只见手肘之上的大臂外侧居然出现了大片的彩绘纹身。这大片大片的彩绘纹身,若不细看,竟不能发现底下掩盖的尽是疤痕。这些疤痕一看就知道是烧伤导致的,但是彩绘顺着疤痕纹路纹于其上,浑然天成,遮掩了疤痕的狰狞感,竟十分立体动人,端的是让人震惊。疤痕一直延伸至背部,但被衣物遮挡,由于只露了半个臂膀,看不全是怎样的图案,只能隐约分辨纹路好似鸟类翎羽。

        “面部可有不适?”颦娘问。

        “没有,一切尚好。”

        “那就好,其他都好说,怕就怕你这张脸出事。”颦娘道。

        “身上的伤疤呢?”她又问。

        “老样子,平日里没什么感觉,一旦大动作发了汗,就有些痒,但并无大碍。”

        “你啊!”颦娘很是恼火,道,“叮嘱了多少次,量力而行。听说你今天攀那大雁塔去了,是也不是?”

        “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沈绥无语。但她心里清楚,那都是她自己布下的情报网,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哼,我不管你,谁还管你!你就无法无天了。”颦娘一指点在沈绥脑门上。

        这一点仿佛突然点醒了沈绥,她连忙取下腰间的白叠布手套,翻到掌心那一面,递给颦娘看:

        “颦娘,您看这金色的粉末,可认得是何物?”

        颦娘接过手套,仔细一瞧一闻,轻咦了一声,道:

        “这……不是金醉坊吗?”

        “金醉坊是何物?”沈绥连忙问道。

        颦娘看她一眼,表情古怪道:“是一种西域传来的催-情-药-粉。”

        cui  qing?!沈绥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金醉坊,最开始是平康坊那里的胡姬在使用,后来传出去,在整个平康坊流行了有一阵子。但是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好一段时间了。因为呈金粉状,药性又绵长有力,用后好似喝醉了般,便起名叫金醉坊。我研究过这个药,其中大部分用的药我都能看得出来,但有几味确实神秘,尚未破解。”

        沈绥眸色古怪地看着颦娘,幽幽道:“您为何这般清楚?”

        颦娘一巴掌呼在沈绥额头上,怒道:

        “你个鬼丫头,乱想什么呢!这都是我这些年游方行医时,从诸多在我这就医的商人口里听来的。你当我真的会去逛平康坊啊?”

        沈绥笑着揉了揉自己的脑门,吐舌道:

        “我逗您玩呢。”

        颦娘送了她一记大白眼。

        不过话说回来,这金色药粉若当真是颦娘所说的金醉坊,那这案子可就……太奇怪了。沈绥本来已经有些头绪了,现下却觉得忽的被大雾笼罩,竟是有些看不清了。沈绥能辩识百来种毒方,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经注》,识得千千药材,能辨诸般药性。但要论对药物的熟悉程度,依旧是不如颦娘,西域那边的药物,她就更不熟悉了。她不敢说颦娘是错误的,但也无法证明颦娘是绝对正确的,只能暂时将颦娘的意见作为参考,纳入她的案情分析之中。

        当下也不多话,自回房中,冥思苦想去也。

        翻过日头来,十二月廿七,天公作美,送给长安城一个久违的艳阳晴天。这一日,春明门的入城队伍再次壮大了,一大早的,行人就络绎不绝,让看守城门的门卒一刻不得闲,几乎要看花了眼。趁着年前这最后几日,诸多来长安参加大朝会的达官贵人,以及汇聚长安过新年的客商纷纷涌入。出少进多,整个长安城分外热闹。

        到了近午时分,春明门右侧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