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朱棣的好盘算

第(1/2)页

梅殷这么想就是有些先入为主了。
他是一代大儒,所以看问题自然会看得非常深入。
因此他觉得朱允熥能够提出这个想法,也是一个有长远看法的人。
其实朱允熥标准是一个拿来主义。
他意识他只是觉得只要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就一定是好事!
所以才会提出改革科举一事。
简而言之。
朱允熥就是在想办法将自己脑海之中觉得对的东西都拿出来。
可是这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尤其是牵扯到礼教的统治根基。
一开始推广的时候,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内容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时间一长,等有人品过味来,肯定会极力反对。
这是一种新势力和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哪有可能跟他想的一样,非常温和的过度?
所以朱允熥觉得朱棣有些婆婆妈妈,这么简单的事情,到现在还下不了决心。
可是朱棣和梅殷这些人都是看得清清楚楚。
真的要是这么做了,将来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因此才十分慎重。
怎么说呢,这只是因为彼此的观念眼光和境界不同。
徐辉祖听到这话便开口说道。
“荣国公既然这么想,不如直接写下来告诉王爷,有什么建议也写入其中?”
“说老实话,这一段时间王爷在小琉球也闹出了不少的动静。”
“操心的事情多,也许一时之间疏忽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告诉朱允熥。
只不过他觉得知道的人多了,
接受的人多了,那么事情就自然而然达成目的了。
说白了,他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考虑的有一些低!
梅殷想了一下之后,这才开口说道。
“也罢,我就把最近一段时间的感想写下来,只不过往小琉球通信是否妥帖?”
徐辉祖想了一下之后说道。
“可以通过官船带信。”
这么一说梅殷就明白过来。
既然是官船自然少不了锦衣卫,在其中监事。
那也就代表着朱棣会知道信的内容。
尤其是他这种身份敏感的人。
于是梅殷轻轻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一队使者来到了金陵城门外。
他们是从安南不远万里而来。
等到朱棣拿到他们的国书看了之后,皱起眉头来。
“朕怎么记得他们的国君是姓陈,怎么现在又变成姓胡的了?”
“难道姓陈的皇族已经彻底死绝了,居然让他一个外甥来继承国王之位?”
担任兵部尚书的杨士奇,这时候上前一步开口答到。
“回陛下的话,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安南就已经爆发过动乱。”
“当时乃是安南权臣黎季犛发动的兵变,被瀛王镇压!”
“看起来应该是其国内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其实杨世奇并不了解的就是。
黎季犛又称胡季犛,他的本姓是姓胡的。
如今想要继承安南皇位的胡汉苍是他的次子。
黎季犛打的主意就是,安南乃是偏远之地,中原王朝对他们的内部情况不了解。
说不定稀里糊涂之下就能够蒙
混过关。
如果是遇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