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闭门谢客

第(1/2)页

士兵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做手下留情,他们只知道自己只需听命行事,别的一概不管。

前排的长矛手已经到达了最佳的攻击距离,随着长官的号令,迅速而又准确的将长矛向前刺去。

对面人群开始慌乱起来,一个个都想往中间挤,似乎只要站在人群最中间,就能活命一样。

那些不幸被挤到外围的人,面对着士兵们的长矛,徒劳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试图抵挡住攻击。

随着士兵们的推进,倒下的人越来越多,也有想浑水摸鱼躺在地上装死的,却被后排的士兵冷漠的补刀。

有些人在临死的时候才感到后悔,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用呢?

随着最后一声惨叫声结束,除了士兵们的呼吸声,和盔甲摩擦发出的声音,整个南门便安静了下来。

饶是以夏侯惇这种刚烈之人,也对这个场面有些不适,不是血腥,而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族人。

看着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倒在刀下,如同毫无反抗之力的小鸡仔,换做是谁都不好受吧?更何况下命令的正是自己。

夏侯惇硬着心肠,对着军队命令道:

“留下两百人收拾残局,剩下的跟我来!”

经过这场杀戮,两边的仇恨已经彻底结下,再无缓和的地步,所以,为了避免以后麻烦,得斩草除根。

可这又谈何容易?如何能分辨呢?这个事情夏侯惇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自己只要按照曹操的吩咐去行事就够了。

剩下的事,让他去操心吧,不想管,也不能去管。

也许是南门这边的动静太大了,也许是那群人中意外逃过一劫的人,知道不能此事善了,在负隅顽抗。

总之,城中多处地方发生了骚乱,一些胆大包天的暴徒,冲进了一些官员的家里,施展了暴行,官员的全家都惨遭毒手。

曹洪对此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一丝疑惑,明明自己已经将所有参与造反的人都监视了起来,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

这些暴徒就像凭空出现的一样,突然出现,得手之后又迅速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曹仁匆匆赶到一处现场,若不是一地狼藉,还有杂乱倒在地上的受害者,曹仁好像觉得事情并没有发生一样。

屋内钱财并没有缺少,女眷衣裳也保持完整,只是所有人都死了,身上都有几处致命伤口,整个府内一个幸存者都没有。

这是一群何等冷血残暴的人啊!他们连孩童都没有放过,行事果断迅速,手段残忍,目的明确,就是奔着灭门来的。

正当曹仁想寻着的蛛丝马迹一路追查下去的时候,却被曹操派人过来通知,不用他查了,此事交由另人负责。

曹仁隐约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长叹一口气,这该死的世道!这该死的派系斗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人都是明里暗里反对自己大哥的人吧?估计大哥也有顾忌,不想明着动手吧?

曹仁没有对曹操产生任何的不满,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所以他理解曹操的做法。

相比之下,战场上还要残酷的多,见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因为在战场上,有时候为了达成一个战略目标,甚至可以故意派士兵去送死。

好听一点的说法就是充当诱饵,可本质上还是被放弃的炮灰,胜利后战报上一笔带过去的数字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居闲会将自己灌醉的原因,因为他早就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此事背后,从头到尾都有曹操的影子,他一直放任不管,甚至在推波助澜,终于让他等到了收网的时候。

明明最开始,曹操只要下道命令,只要简单的几个字,就能避免今天这个局面,可是他没有。

知道居闲极力想回避,可还是将他卷入此事当中来。本来居闲还没想到这里,而是在受到刺杀后才感觉到了不对。

为什么那人要在军营中刺杀自己?为什么还要近距离使用弩箭?失败之后为什么还要光明正大的跳出来?

之后曹操对居闲受到刺杀一事的淡定,更让居闲确定了,整个事情,就是曹操一手策划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人是在出手之前故意弄出动静,惊动自己,让刺杀失败。为什么这么做呢?为的就是给曹操一个动手的契机。

不仅给了曹操一个站得住的理由,也给了他操作的空间,让他趁此机会消除异己。

虽然居闲知道,一个稳固的政权背后,必然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