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诸葛亮就得配羽扇

第(1/2)页

居闲最后跟曹操两人折中了一下,居闲不再推辞教导小曹植,但是怎么教,教什么,都要由自己定,但是拜师就免了。

曹操自然是满口答应,他原本也没指望这事能成,只是找个借口破冰而已。

从那天过后,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居闲又重启了他的摸鱼计划,前往平顶山。

不过这次他学乖了,直接快马加鞭,早上出门,晚上就赶到了,就是怕路上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与上次不同的是,居闲将诸葛亮也一并带了过来,因为庞统太过跳脱,而贾诩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得找个人稳一手。

为什么居闲会这样评价贾诩呢?因为贾诩在很早之前就预测到了,可他一直憋着没说,直至事情发生。

在贾诩看来,曹氏家族内斗,是坏事,也是好事。虽然会一定程度上削弱本方的实力,但不破不立,之后曹操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

而且经过此事后,曹操自然不会像从前一样相信自己同宗族人,连表面功夫都不需要做。

而为了制约本家家族,自然会提拔一些外姓,并且放权,用来牵制他们,这对居闲是极其有利的。

少了掣(chè)肘,权力也会进一步加强,何乐而不为呢?跟着居闲走的贾诩,自然而然会水涨船高。

闭门谢客的这几天,居闲也没闲着,除了陪着老婆孩子,也在反省自身,自己将人心看的太简单了。

所以居闲也琢磨出一个法子,那就是换位思考,将自己带入目标的情景中,揣摩其想法。

他会怎么做?他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居闲尝试着将自己带入到了贾诩身上,这才看出一些端倪,也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居闲又不好向他发脾气,因为本质上他这么做是为了居闲的利益着想。

好气哟!明明他惹自己不高兴了,但却又不能骂他,实在是憋屈哟!

当然,他也尝试了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试图还原他们的想法,所获颇多。

平顶山现在俨然是一片工地,哪怕是晚上了,依然还有上千人正在加班加点干活,虽然在赶进度,但做工非常用心,并无敷衍之意。

庞统看见这幅场面,顿时就觉得,此次督造城市,一定会非常顺利,三军用命,岂有不胜之理?

事实证明,庞统他想多了,因为工匠们最先建造的,哪怕熬夜也得第一时间建造出来的,是他们自己住的房子。

毕竟谁也不想长时间住在帐篷里吧?日常生活也太不方便了,哪有房子来的舒服?

居闲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建造城墙?众所周知,冷兵器时代,城墙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功能除了能依托它防御敌人进攻的军事功能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收税,治安,管理等等。

为啥居闲还得纠结这个问题呢?因为建造城墙太耗时间了,而且又麻烦,成本也高。以后若是城市扩展,还得修。

现在修城墙无非是夯土围墙,在表侧加一层石砖,以三合土填充缝隙,至于纯石墙,别逗了,现在生产力那么低,修不起的。

所以居闲想到了建造神器——水泥,制造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拿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磨碎混合,然后再进行煅烧。

材料也容易找齐,就是配方得经过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最佳配比,这个挺麻烦的。

最终居闲还是决定把水泥搞出来,前期留出建造城墙的空地,等水泥能正式量产的时候再补建城墙。

当然,制造水泥得有他的指导,让工匠自行摸索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能做出来。

所以居闲没有着急让人去做,而是先让他们收集原材料,自己先摸鱼几天后再说。

为啥要摸鱼?是因为想偷懒...不是,是为了任务,嗯,单纯的只是为了任务。

居闲将庞统和诸葛亮找来,并对着他们说道:

“我是非常看重你们两个人的,这次工程,事关重大,本应该由我亲自统筹,可我相信你们,所以,全权交给你们来做。”

两人感到非常意外,按理来说,这么大的事,别人肯定是恨不得事无巨细全都亲自把控,怎会假手于他人?

只听见居闲继续忽悠,不,解释道:

“你们有能力,有干劲,此事想必是绰绰有余的,当然了,为了堵别人的嘴,也为了试试你们,所以先给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