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第一更,求

第(1/2)页

第390章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第一更,求订阅)
结束了在太平省的旅程之后,在返回长安的途中,李毅安又特意去了趟芒卡利哈角。
尽管芒卡利哈角并不是规划中的工业重镇,但是这里却有全世界第一个航天中心——早在两年前,李毅安签署了研究火箭进行太空探索的命令。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同样也是核计划中的一部分,毕竟,未来核武器是要靠弹道导弹发射的。婆罗洲的核计划都被精心的隐藏在“和平利用”的基础上,弹道导弹同样也不例外。与另一个世界不同的是,除了苏俄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国家对弹道导弹感兴趣,相比于V2,美国更喜欢轰炸机,以至于冯.布劳恩的团体在美国一直处于半闲置状态,可即使是如此,那样的顶尖人才,还是被美国视为禁锢,虽然冯.布劳恩的团队没留下多少,但得益于下手早,婆罗洲总算还弄到一批有经验的人员。
芒卡利哈角的宇航中心由尤金·格桑负责,他曾经是第三帝国一所喷气推进器研究所的所长,在他的主持下,南洋的航天计划在过去的一直稳步推进着。
在车队驶入戒备森严的芒卡利哈角时,同车尤金介绍道。
“……芒卡利哈角是世界上最好的发射场地,北纬0.9度的地理位置,几乎就在赤道之上,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也都非常理想……”
其实对于航天发射场,李毅安虽然不熟悉,但也知道纬度越低的发射场更能利用地球的自转,就能节省更多燃料,提高有效载荷。
另一个世界全球最好的发射场是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地理位置是北纬5度。从赤道发射火箭的发射,可以显著节省燃料,增加运力,使得航天探索更加可靠和高效。
听着尤金·格桑的介绍,李毅安问道。
“那么我们的火箭建造进行到哪一步?”
“先生,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仍然是以学习为主,负责火箭研制工作的格特罗普博士,正在指导我们的人进行学习,学习V2导弹的原理,结构。”
格特罗普曾是德国大名鼎鼎的V2导弹制导系统的总设计师。嗯,这货历史上被俄国人从家中带走,因为俄国人对他们下达命令,2年内要是造不出导弹的话,所有人都流放到西伯利亚,所以格特罗普工作的十分用心,也许是因为工作过于投入了,所以有一次工作时格特罗普不小心一脚踩空了,掉进了导弹燃料罐,仅仅10秒的时间内就全部溶解,当时周围的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幕。
所幸的是,他们很快在限定的期限内造成出了导弹,并且帮助俄国人培训出了一个设计、制造导弹的团队。可以说,也正是靠着那些德国专家们出色工作,才有了后来的洲际导弹以及人造卫星和加加林。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冯·布劳恩则把人类送上了月球。也正是在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中,人类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最终成就人类文明的大发展。
而现在……婆罗洲同样也有自己的航天计划,从卫星开始直到月球,谁知道呢?
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在李毅安一行人来到办公室时,隔着门上的小窗,可以看到格特罗普正在给的一群年青人上着课,这些年青人大都毕业于唐山的大学,有不少都有留学经历,在格特罗普叼着烟斗,时而讲解的时候,这些年青人则拿着本子不断的做着记录,有时候,格特罗普会转身对着墙壁上几张导弹的挂图结构比比划划,时不时的用德语说出一些词汇,旁边的年青人则做着笔记。
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们就这么一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