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罪证与科学(第三更,求订阅)

第(1/2)页

第637章罪证与科学(第三更,求订阅)
遥遥领先!
南洋真正遥遥领先的技术是什么?
是晶体管?
是集成电路?是电子计算机?
是……微电子技术?
其实都不是,众所周知,南洋的制药和医疗技术最为发达,甚至遥遥领先的。
什么是人类的通病?
贪财?
好色?
不……凡人皆贪生。
说白了,就是怕死。
君不见,从洛克菲勒开始,有钱人最喜欢的干的事情,就是投资医学、医院。
嘴上说着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可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通过投资医学来为自己续命。
人嘛,越有钱就越怕死。
二十世纪富豪们年老之后喜欢投资医院和医学院,为得是借医生之手延年益寿,而到了二十一世纪,顶级富豪总喜欢投资一些生物医药公司,为的是借科技续命。
像扎克伯格30岁就开始投资生物医药,本质上,也是为了借医药续命,两个世纪的投资重点为什么有所区别?
说白了,是经过一百年的进步,人们终于弄清楚了一件事,就是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升是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个人技术再好,没有先进的医疗器械以及药物,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生物医药自然深受富豪们的喜爱。
在争取活得更长这个目标上,富豪们绝对是一致的!
在这一点上,李毅安也可以和他们达成共识,或者说,正是在他们的启迪下,口袋里刚有个几百万的时候,他就开始投资医药,而其中就有链霉素,也正是靠着链霉素,这种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带动了南洋医药业的崛起。正是靠着对链霉素的垄断经营以及高定价,让健民公司成为南洋最赢利的企业,也成为一家举世瞩目的企业。
甚至健民药业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以此来形容它的捞金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药物专利问题上,南洋甚至不惜和世界卫生组织闹翻,以保证健民药业不至于成为政客们的“牺牲品”。
药物是领先的,医学同样也是领先的,这并不仅仅只是得益于南洋六大的医学院中吸纳了第一流的德国教授,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南洋收容了大量的“死亡医生”。
这些死亡医生大都涉及到在集中营里利用犹太人做实验,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就像奥地利解剖学家爱德华·彭科夫绘制、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图集》,就是三德子的“反人类学术成果”。书中,有大量精细的解剖图,里面对细节的刻画、对色彩的应用,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没有任何对手,因为彭科夫书中的图文,全都是根据现实1:1复刻的,数据来源,正是二战时被处死的囚犯!
而这套不知靠着多少囚犯的积累的图书,对于医生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国为它画得实在是太细致、太正确了,无论是神经、器官、肌肉还是骨骼,都精准到了极致。用它作为指导书,很多医生才能顺利完成手术。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事实上,在南洋医学界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其实是源于纳粹的人体实验数据。甚至还有不少在集中营里磨练过技术的医生,直接在医院任职并在医学院任教。
也正因如此,在短短几年内,南洋的医疗水平就直追欧美,在外科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通过多次试验发现:一个人的器官可以在另一个人的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且用人体器官的组织来挽救生命是有可能的……”
永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