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包扎

第(2/2)页

面圣了,看到温庭出来,大步迎了上来,拱手抱拳:“大人。”

        吴林看到来接温庭的明梵,亦客气地见了礼:“明梵大人。”

        温庭扶摇直上,自然少不得有人嫉恨。这现年明里暗里为难温庭的人不在少数,明枪暗箭无数,却没有一人得手,便是因为温庭身侧有个武艺高强的侍卫。

        温庭步步高升,明梵也随之声名鹊起,甚至惊动了烨帝,曾有意让明梵入御林军,却被明梵拒绝,碍着明梵是温庭的人,烨帝才没有勉强。

        但明梵的名声反而更盛,吴林见了,也会客气的称一声大人。

        待温庭坐上马车,明梵驾车离开。到了人迹稀少之地,温庭才开口:“查的怎么样了?”

        听到温庭的声音,明梵一双犀利的鹰眼环顾四周,确定无异之后,才沉声朝着身后的车厢道:“禀大人,确实是北狄擎王的笔迹。”

        靠在软榻上的温庭闭上了眼睛,手指在眉心处捏了捏,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应家的案子,麻烦也麻烦在这里。

        应氏乃武将世家,应辞之父应泰初是祈朝声明赫赫的骠骑大将军,为祈朝征战四方,早年间常年驻扎在边关,保祈朝安定,国门固若金汤,应泰初有一子一女,应辞的兄长应煦同样跟随父亲进了军营,最终却是以身殉国,埋骨边关,应氏忠烈,妇孺皆知。

        然而半月之前,却在这样一个忠勇世家的府中,搜出了一封通敌叛国的信件,全族入狱。

        说到底,应家无辜,温庭亦不过是猜测,应家行事他愿意相信,但身为帝王的烨帝却不会那么容易作罢。最关键的那封通敌信件,即便是伪造,已经可动摇君心,更何况确实是北狄擎王的真迹。

        应家戍边之时,交手次数最多的便是北狄,与北狄擎王若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勾结,山高水远,皇帝也鞭长莫及,此时出了这样的事,很难不会产生怀疑。

        烨帝没有立即下旨,便已经是感念应家多年功劳,一旦证据确凿,再多的功劳,也不过过眼云烟,抵不过一次帝王之怒。

        应家至今尚未定罪,是因为应泰初坚决否认收到过擎王的信件。而大理寺除了仅有的这封信件,再拿不出任何证据,谋逆之罪,兹事体大,案子一时陷入了僵局。

        明梵说完,车厢里便陷入了安静,一路回到丞相府,只有车轮辘辘的声音。

        入夜,丞相府里莹莹灯火亮起,抱香苑里静悄悄,只有虫鸣之声。

        听到从清竹轩传来的关门声,应辞猛得从床上站起,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纱布和金创药,匆匆出了门。

        今日沐浴之后,应辞便将自己闷在房里想了许久,理不清头绪,但已想清楚了自己现在的处境。无论温庭是何态度,她都只有尽心尽力一条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想明白的应辞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替温庭包扎伤口,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讨好温庭的机会,况且温庭的伤还是因她而起。

        只是等了一日,都未等到温庭归来,她期间去了一次清竹轩,却被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的念珠告知,温庭在弄砚斋处理公务,并不在清竹轩。

        应辞失望而归,直到亮起灯火,才听到隔壁院子里的开门声,这便急匆匆地出了门,生怕晚些,便错过了这献殷勤的机会。

        不过刚到了月洞门口,便又看到了端着托盘的念珠,这次不用看,应辞也知托盘里是什么物件,于是便缓了步子,直到两刻钟之后,念珠又进去打扫完毕,应辞才走了出来。

        应辞站在亮着烛火的门前,轻轻敲了门,不知为何,心中竟有一些忐忑。

        “进。”冷润的声音隔着门传来。

        应辞推门而入,温庭已经换上了一身月白常服,发丝还有些湿润,手中正拿着一卷书,看到应辞,眉间惊讶一闪而过。

        应辞行了个礼:“我来给大人包扎伤口。”

        温庭垂下的眉眼没再抬起,只是盯着手中书卷:“我说过了,不必。”

        “大人,再小的伤口,也有溃烂的可能,大人切勿养痈遗患。”应辞抬眸,眉眼坚定,况且已经过了一日,再包扎起来,也不会有那么惹眼。

        温庭抬起头,眸色冷淡,半晌之后,放下了书卷,伸出手放在了桌子之上,没有推辞。

        应辞松了一口气,抬步上前,在温庭身前坐下,略微停顿之后,平静地托起温庭的手,相接的肌肤之间,是一层薄薄的湿意,应辞定了定神,看向温庭的手心。

        手心已经有些发红,应辞小心翼翼地将伤口清理,随后将药粉洒在伤口之上,纱布一圈圈缠起。

        空气静谧,烛光之下的女子温柔沉静。

        温庭看着低头认真包扎的应辞,眉头轻轻挑起,应辞包扎伤口,属实有些过分熟练,所用的手法,甚至比经常受伤的习武之人更加熟练灵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