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爷爷生在石碣村。

第(1/2)页

  吴用示意阮小二。

  阮小二拿起带来的一坛酒,梁山的酒在王伦的努力,已经不再单一。分为高度酒、低度酒、朱贵兄弟的老醪、济州官办酒曲、柴进皇家私酿等,种类繁多。

  这一次带来的都是独立的酒坛包装。

  阮小二摆下三个大碗,酒水开封,满室酒香。

  甘冽清澈的酒水汩汩倒入三个大碗,清澈见底。

  阮小二、吴用端起酒碗。

  晁盖也忍不住拿起大碗。

  “敬晁天王义薄云天。”

  阮小二先一口干了,出了一口长气,一脸享受和自豪。

  晁盖也一口喝了,到了肺腑一片火辣辣的,正是男儿气正盛,满腔热血冲。

  “好酒。”

  无论色、香、味都不同于先前的工艺。

  阮小二又换了一坛,色泽古色,酒香浓郁,酒味柔和。

  三人又喝是另外一种口感。

  阮小二一连换了七种酒出来,而且每一种都明显的独特特色。

  低度酒的乙醇含量在20%以下,发酵酒和某些配制酒在此列。可以做配料酒,如花酒、果酒都可以,不用单独去酿造果酒。

  因为果酿和花酿的工艺也不简单,如百花酿,菊花酿等。

  中度酒的乙醇含量在20%--40%,

  高度酒的乙醇含量在40%以上,各种蒸馏酒均属此类。

  这是王伦根据后世的酒类,花了许多心思,结合当地的酿酒的技术,有高纯度蒸馏白酒、花雕酒、米酒、清酒、果酒、花酒等。不过制作工艺上配方酒成本要低很多。

  而大宋人其实未必喜欢高度酒,包括梁山的众好汉。

  古人,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是一番风雅,卓文君当垆卖酒是一番风情万种,抱瓮喝酒又是一番豪爽,不过这些都是针对低度酒。

  在酿酒界,最初以善酿者名字命名,后来又发展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于是,如“杜康酒”、“文君酒”、“刘伶醉”、“太白酒”、“关公酒”、“包公酒”等一个个应运而生。

  大家都习惯了筛酒,低度酒。

  所以这一次吴用准备了许多种类!

  这边三人一连混着吃了六七大碗酒,也换了六七种口味的酒。

  酒气升人胆,晁盖也抛开防备,豪气顿生。

  “梁山愿意与保正长期秘密合作,想来以保正人脉和网络,三山五岳的朋友在此聚集,官府又有人,不愁这酒卖不出去?到时候一本万利。”

  晁盖沉吟半晌,犹豫不决。

  “自食其力不为贪,梁山造酒不造杀戮,贩酒为业也不为俗。人固然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放着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保正犹豫什么?”

  阮小二也道:“八百里梁山,梁山船只纵横,保证滴水不漏。”

  晁盖道:“罢了,学究,我的老底,你都知道,只是我要酒曲,给你金银结算如何?”

  吴用道:“梁山只要粮食,保正有了金银可大肆购买,也方便行事。”

  晁盖又喝了几碗酒,想着吴用这个人的计谋和梁山的风头正盛。

  自己冒了风险,不过利润可观。

  “学究,你敢里我庄里,我已经明白你的心意,罢了罢了。”

  吴用咳嗽一声。

  阮小二急忙拿出最烈的白酒,为晁盖斟满。

  “保正,风采更胜以往,这是山寨的三碗醉。”

  “哈哈哈,兄弟的酒虽然独特,未免也太大话了。”

  “晁天王,干!“

  晁盖与阮小二对饮一碗。

  晁盖一碗酒倒肚,如毒药入喉,从喉咙直入脑门,一口酒就要吐出。

  看着阮小二面无惧色,吴用一脸微笑看着自己。

  晁盖硬着头皮,一饮而尽。肚子如火烧。

  晁盖顿时头重脚轻,言语有些混乱。

  “天王莫不是醉了?”

  “这才几碗,老子能早喝到晚,真是笑话。”

  众人都哈哈大笑。

  晁盖强撑,众人并未相劝敬酒。

  当夜晁盖命心腹准备酒食相待众人,又不准走漏任何夜晚客人的消息。

  吴用又命心腹,通知阮小七搬运几船的酒曲等物。

  晁盖自然安排吴用等人休息。

  密室之内管家看着晁盖对着酒曲发呆。

  并无一点醉意和睡意。

  “大官人,这怎么处理。”

  晁盖正色道:“这里关乎我们的身家性命,不可外人知道。”

  管家晓得其中厉害。

  “小人自然知道,官人放心。”

  “唉,你以为我真在乎这些利润,我晁盖山东响当当的汉子。

  一来,我顾全吴用的情意,甘愿担下这个风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