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意喧天

第(1/2)页

赵桓也有点理解太子是国本的含义了,这要是自己在河东路出了事,李纲等大臣,就有做事的法理,也能迅速稳定朝纲,继续推行自己的政令。

        不会天下大乱。

        赵桓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系统就来气!

        别人家的系统,最次的也有冒着蓝火的加特林。

        自己毛都没有一根。

        将所有事处理妥当之后,赵桓也早些休息了,明日还需亲征。

        朱琏将厚重的被褥,盖到了赵桓身上,又填了些碳火,让整个延福宫更暖和了一些。

        “谌儿,你可知道为何你父皇如此辛苦?”朱琏摸着赵谌的脑袋,出神的问道。

        赵谌点了点头,说道:“为了这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国泰民安。儿臣知晓。”

        当了太子的赵谌比平日了更加稳重了些,他站的笔直,目光炯炯的看着床榻上熟睡的赵桓,内心百味陈杂。

        父亲虽然登基之时,有些怯懦,可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的表现,让他也明白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应是何等的模样。

        朱琏点了点头说道:“你知道他为了什么就好。其实他也是为了你我母子。也是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的母子能够安泰。谌儿,以后你也要做一个好皇帝。”

        “儿臣知道了。”

        ……

        “起驾!”赵英尖锐的嗓音在宣德门前响起。

        大驾玉辂早已经备好,赵桓并没有坐在大驾玉辂里,因为他把大驾玉辂让给了种师道。

        种师道的身子骨经不起颠簸,自己年轻力壮,乘坐御驾就是。

        而且这御驾,是李纲在拆过一边大驾玉辂之后,做的车驾,舒适性上,也不是太差劲,凑合能用。

        赵桓倒是准备了不少的书,准备在前往晋中的路上看。

        也不至于沿途无聊。

        汴京城民也知道今天是陛下御驾亲征的日子,毕竟漏成筛子一样的大宋朝堂,这朝堂刚说了点什么,汴京的瓦舍就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

        说不定连说书人,都想好了怎么编排大宋官家。

        大宋的皇帝有两个身份,一重身份是皇帝、陛下、圣上,在祭祀、大典上,三拜九叩的时候用。

        而大宋皇帝的第二重身份,就是官家、开封府尹、汴京城的父母官,这李清照闹和离,都闹到了赵桓的文德殿,可见一斑。

        自仁宗起,大宋的官家,都比较儒雅随和。

        瓦舍编排个皇帝的段子,又能算什么?

        禁军清理街道,站成两排,所有人都可以围观官家的车架出京。赵桓原来觉得这么安排,大宋的皇帝是不是有被刺杀的危险。

        后来一想,禁弓禁弩的大宋,倒是没有大碍。

        这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表现了皇帝与民同乐,其乐融融的氛围。他偶尔也会掀开车上的帷幕,向外面的汴京百姓看一下。

        这一看不要紧,真真切切的吓了赵桓一大跳。

        这是大宋臣民?

        绝大多数身上裹着的都是麻衣,大冬天的脚上一双鞋也是破着洞。衣衫褴褛的模样,真的是汴京的城内居民?

        赵桓陷入了怀疑之中,大宋有钱,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