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武举

第(1/2)页

第12章  武举

        “有。”

        陈社的回答,令赵玄喜出望外。

        他拱手问道:“还请五哥指教。”

        陈社回道:“武举。”

        “我家老爷常说,大晋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习武高。”

        在陈社的介绍下,赵玄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大晋王朝设武举,县试府试一年一次,州试殿试三年一次,不拘出身,以武论才。

        县试授武童生,府试授武秀才,州试授武举人,殿试授武进士。

        哪怕只是通过县试,获得武童生身份,便可以官府为靠山,轻易不受他人压迫折辱。

        若侥幸授武举人,只要不英年早逝,终其一生,可建立起不弱于胡家的家族。

        须知胡家先祖不过武秀才出身,几代武童生接替,方有今日荣光,动辄打杀黎庶,不过赔钱了事。

        细数固城县当前各大豪族,皆靠武举发家,无一例外。

        黎庶寒门想要出人头地,非考武举不可。

        “朝廷规定,考武举的,年纪不得高于三十五岁。”

        “武举艰难,非一朝一夕可成,你已满十五,若有意武举,宜早做打算。”

        陈社苦口婆心劝道。

        赵玄知他在规劝自己,抓住给王家少爷当陪练的机会。

        可他志不在此,问道:“五哥,除却依附胡王等豪族,还有别的武举之路吗?”

        他总觉得这条路不对劲。

        按照陈社的说法,在武举这条路上,黎庶和豪族是竞争者。

        以既得利益者的尿性,不打断你两条腿,让你无路可走,已是天大的良心。

        怎么可能主动给伱机会?

        陈社平静回道:“有。”

        “县城设有武院,只要交的起学费,人人可以入学。”

        “只不过学费昂贵,一年要二两银子,加上其他开销,不下十两,寻常人根本负担不起。”

        赵玄恍然,不是没有别的路子,而是一般人走不起。

        “五哥,恕小弟直言,给主家卖命,想凑齐十两银子,也不容易吧。”

        陈社叹道:“何止不容易,简直千难万难,我与你嫂子一年到头,二两银子都存不下。”

        “武举要从小培养,我年纪太大,接触太晚,今生已无可能。”

        “赵二,我知你心高气傲,不愿委身为奴,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一代为时已晚,下一代尚有无限机会?”

        “你何不学我,安心奋斗,娶妻生子,将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

        “等他出人头地,你我一样荣华富贵。”

        赵玄深受震撼,但无法苟同。

        他做不到把儿子当作实现梦想的工具。

        也做不到把自己当作火炬,只为照亮他人。

        在陈社的劝说下,只说再考虑考虑。

        在陈社看来,赵玄和他当年一样,心高气傲,无知无畏。

        等赵玄出去见了世面,碰了壁,自然会认清现实。

        只说等他考虑好了,记得去王家庄找他。

        赵玄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些关于武院的事。

        陈社所知不多,但有问必答。

        典型的淋过雨,想帮同村打把伞的思维。

        当然也存有赵玄发达,拉他或拉他儿子一把的想法。

        这并不功利。

        赵玄对此只有感激。

        陈社是当代无数人的缩影,目标清晰。

        他们比每日只知重复劳作,机械般生存的底层百姓要清醒,同样承受清醒带来的痛苦。

        他们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