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茶道(一)

第(2/2)页

码,晏云衣的号码在中间,自是不用着急的。

        一次上台六个人,在另外一旁,则有六名对应的品茶师随时品鉴,以分值来确定各自的高低。

        片刻后,叶天看着身着古装的几名茶艺师上台。

        他不明所以,询问一旁的晏云衣。

        “每个人都携带了自己准备的茶叶,水和其他器具是按照要求由主办方提前准备好的。”

        叶天点头,问道:“你上次说茶有九难,是什么意思?”

        晏云衣不但是茶道高手,对茶文化了解也颇深,听了他的询问,几乎不假思索便说道:

        “所谓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意思是说茶从采摘到拼饮的九道过程,每一道要做好都很不容易,比较费事,所以称为难。”

        “哇。”

        叶天感慨道:“想不到一杯小小的茶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

        这时,他看到台子上的人都在拿出自己准备的茶叶,同时检查各种器皿。

        “‘造’是什么意思?”他问道。

        晏云衣解说道:“造就是制造茶的过程,《茶经》中有言:采茶: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最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些工序,制造出的茶才是上品。”

        叶天点头道:“我记得你跟我说过,我国有六大茶系,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晏云衣看向他,有些惊讶的称赞道:“没想到,我只是随口一说,你居然能全部记下,真是了不起。”

        “夸奖了。”

        叶天摆手道:“我只是记忆力太好了而已。”

        “——”

        还以为他是谦虚之词,哪成想说出来后,登时让晏云衣无语。这个家伙,还能再自恋点吗?

        叶天继续问道:“‘别’看来是分别茶的好坏了?”

        见他丝毫没有说了大话的觉悟,晏云衣只得继续解释:“没错,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有的人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些都不是最佳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

        叶天点头,指着台子上几人准备的茶叶问道:“那她们几人的茶,谁的算好吗?”

        两人都坐在前排,将她们的茶叶瞧的清清楚楚,晏云衣先看向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人,低声说道:“这种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也就是青茶的一种,要想分辨这种茶的好坏,需要从它的外形和内质两方面来区分,具体……”

        晏云衣的声音柔和悦耳,加上人长的漂亮,在这滔滔不绝的说话,不但没有人厌烦,相反因为她说的很有见底,周围人都探着脑袋来听。

        叶天一边看着台上的古风女子优雅的操弄着器具,一边听着晏云衣娓娓道来的悦耳话语,甚是享受。

        说完了如何辨别茶的好坏,他又继续请教后面的。

        “炙和末是制茶中的工序,器、火、水、煮则是连载一起的,器具很重要,就拿滤水工具来说,它的骨架是用生铜制造,以免打湿后附着铜绿和污垢,使水有腥涩味道。同时生铜耐用,能携带远行。不过那时古代的方法,现在他们使用的都是银壶。”

        “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之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是流动但不急的水,江河的水,应道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正好相反,要从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炙,就是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阳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末,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捣好后,再在火上烤,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

        “煮,就是煮水。”

        她说道这里的时候,台上的人也正好进行到这里,同步进行,再听到她的详细讲解,真是受益非常。

        “煮水有“三沸”,,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三次沸腾之后就不宜继续煮,此时水老了,味不好。”

        叶天点头道:“我见过你操作,煮完水后就要醒茶,让水量盖过茶叶,片刻后将水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茶叶完全苏醒过来,重新焕发茶叶的本质。”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