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面临的难题

第(2/2)页

箭出来,至少要等到下个世纪。

        甚至有可能要下下个世纪。

        a方案行不通。

        那只有b、c、d这三个方案了。

        当年米国阿波罗登月时选择的,就是d方案,让一个飞船整体飞到月球轨道,一部分降落到月球一部分留在轨道,降落的那部分再返回组合后返回地球。

        当时发射阿波罗11号的火箭叫做‘土星五号’。

        彼时登月火箭土星五号的近地轨道运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0-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能力在48吨。

        这个指标50年来没有一个火箭能超越。即便是目前世界上现役最强大的三角洲4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力也仅仅285吨,对比140-150吨差了太多。

        华国现在显然不行。

        所以。

        华国要是想实现载人登月,因为火箭运载力的限制,只能推测求其次再求其次的选择b方案。

        也就是说在地球轨道集合,把登月舱、指令舱、服务舱什么的都拼接完毕再飞往月球。

        但它也要求一个基本前提:火箭要至少有能力将登月舱服务舱指令舱整体送到地月转移轨道上完成拼接,否则还谈什么载人登月?

        先选择一个小部分,阿波罗登月的登月舱,它有多大呢?

        153吨!

        没错,是153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我国目前最强大的长征五号火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运力仅在82吨。

        很明显的一点,要是使用长征五号火箭的话,单单是一台登月舱,长征五号火箭都没办法一次完成任务。

        当然,现阶段的华国已经掌握了在轨燃料加注技术,可以考虑一下燃料和空的登月舱再分两次完成。

        登月舱最重要的重量是用来到月球后减速降落和加速起飞的燃料,它们加在一起达到了104吨。

        即便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用各种复合材料把登月舱硬件重量给降下来,这部分燃料重量(四氧化二氮和联氨)是不可能降下来的。

        而且现有技术我们也只有能力使用同种燃料持续在恶劣飞行条件下保管这么长时间,也就是差不多一周时间。

        难道采用多次发射、连续两次给空的登月舱在轨加注燃料?

        但是别忘了,就算发射了三次长征五号,才拼出来一个15吨的登月舱啊。

        还有一个要带宇航员们从月球轨道飞回来的指令舱,55吨重呢。

        还有一个推着宇航员抵达月球和管他们吃喝呼吸的服务舱,有24吨重呢!

        这个24吨的咋办?

        分四次拼么?

        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要是按照这个拼法的话,只要是发射八枚长征五号火箭,才可以把登月飞船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运送到地月转移轨道上。

        但要知道,每多一次火箭发射,整个任务失败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阿波罗登月依靠着全世界唯一一个100成功率的火箭都失败过一次(13号被迫紧急返回)、死过三个宇航员(阿波罗1号地面测试),咱们就更不可能使用这个方案。

        也就是说,华国目前最强大的长征五号火箭,连哪怕不在乎安全系数的最低地球轨道集合的方案b都无法实现。

        除非。

        研发出一款更高运载能力的火箭出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